[实用新型]离子交换树脂的批量再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76278.1 | 申请日: | 2009-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188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49/02 | 分类号: | B01J49/02;C02F1/4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交换 树脂 批量 再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子交换法的废水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离子交换树脂的批量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处理技术中,常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处理电镀废水,其简略过程是,镀镍生产过程中镀件在漂洗槽进行清洗,镀镍溶液带入漂洗槽,漂洗槽中的含镍废水可被抽至一镀镍废水离子交换回收设备,镍离子被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回收,净化的水作为漂洗水重复回用。离子交换树脂饱和后进行再生,再生后的树脂可以重复使用。
传统的离子交换法回收镀镍废水设备同时具备吸附和再生两个功能,废水的吸附与再生在同一设备中完成。再生的过程至少涉及到6个工艺步骤的转换,和十多个阀门的切换,以往的再生过程主要通过操作人员的视觉观察、粗略的pH试纸测试或凭经验来控制工序转换和延续时间。这种方式很难获得满意的再生效果。复杂的再生过程难以为缺乏训练的人员所掌握,尤其是人员流动频繁的企业更是难以保持再生的基本效果。不理想的再生结果带来诸多问题,如再生洗脱液浓度过低而增加资源化成本、再生剂和用水消耗量提高而增加生产成本、再生不彻底影响下次使用效果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申请人申请了“吸附与再生分离的镀镍废水回收方法”专利(中国申请号200710172086.6)和“离子交换再生方法”专利(中国申请号200710172084.7)。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常规方法的缺点,但是由于再生过程是以现场回收的单元离子交换器为再生对象,而受到运输条件限制,离子交换器所装载的树脂量一般不会超过100升,即使三个单元离子交换器串联同时再生,每次也只能再生约300升树脂,生产效率较低。而为了大幅提升树脂再生量,一次串联过多的离子交换器会出现以下问题:首先是,多级串联阻力增大,离子交换器的耐压要求增大;其次是多级串联不能利用空间,占地面积增大;再者,管路连接、拆卸工作量大,耗时多;最后,串联再生时树脂反冲清洗是单个进行的,因此串联再多的交换器,树脂清洗仍需逐个进行,效率很低。当树脂再生量大幅上升时这种再生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子交换树脂的批量再生装置,可以一次进行大容量的树脂再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离子交换树脂的批量再生装置,包括批量再生容器及真空泵,此批量再生容器具有一通气口、一用以输入树脂的进料口以及一用以排出树脂的出料口。真空泵通过真空抽气管连接该通气口,用于在进料时自该通气口抽取空气,以便在该批量再生容器内形成负压,从而将连接于该进料口的一个或多个单元离子交换器中的树脂输入至该批量再生容器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批量再生容器还包含一使通气口与大气相通的排气管,该排气管受控于一排气阀,其中在进料时该排气阀关闭,而在进料结束后该排气阀打开,用以使容器恢复常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批量再生容器的上部,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批量再生容器的下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真空抽气管受控于一真空抽气阀,所述进料口受控于一进料阀,其中在进料时该真空抽气阀及该进料阀为打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受控于一出料阀,其中在出料时该出料阀和排气阀为打开,利用位差使所述树脂从该出料口输出至一个或多个单元离子交换器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批量离子交换再生装置还可设置以下部件以进行再生:一套再生剂储存装置、一组进料控制阀、一洗脱液储存槽、一组出料控制阀、一冲洗装置以及一控制装置。再生剂储存装置包括分别用以提供各种再生剂的储存槽。一组进料控制阀一一对应地设在各储存槽的出口管路上,根据控制信号选择其中至少一控制阀打开,使再生剂从该批量再生容器的其中一再生接口流入。一组出料控制阀通过管路连接于该批量再生容器的另一再生接口,其至少包括一可选择交换器出口的液体流入洗脱液储存槽的洗脱液出料阀。冲洗装置通过管路连接至该批量再生容器,以提供冲洗该批量再生容器的水。控制装置连接该组进料控制阀、出料控制阀及冲洗装置,根据再生工序控制该组进料控制阀、出料控制阀及冲洗装置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提高了再生效率。在操作人员数和工作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树脂再生量是采用传统的串联再生方法的4倍以上,而且劳动强度降低,再生成本下降,再生质量提高。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62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间歇湿式单仓球磨机筒体结构
- 下一篇:带有调节阀的喷雾聚合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