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烘箱排气回流节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5325.0 | 申请日: | 2009-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3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是达环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松江区漕河***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烘箱 排气 回流 节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烘箱排气回流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涂布、印染、电子及印刷等行业的物料烘干过程中,烘箱能耗的90%以上用于将进入烘箱的新鲜空气加热到烘箱的工艺需求温度,同时该热量随着高温(100℃-150℃左右)废气的排放而进入大气中。比如一台总废气排放量为10,000m3/h的烘箱,将进入烘箱的常温空气(25℃)加热到工艺需求温度(120℃)需要的热能为300,000Kcal/h,如用柴油为燃料提供热能的加热方式,每年的柴油成本约为160万元,如用电加热的加热方式,每年的电力成本约为200万元,能耗成本非常高。对多节烘箱(三节或三节以上)而言,前两节烘箱排放的废气浓度(一般是有机溶剂气体浓度或水蒸气浓度)较高,从第三节开始,废气浓度一般就很低了,越靠近被烘干物料出口的烘箱,废气浓度就越低。目前的使用情况是,不论废气浓度的高低,各节烘箱的废气均直接排到大气,没有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降耗的烘箱排气回流节能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烘箱排气回流节能装置包括若干节依次排列的烘箱,每一节烘箱上都设有新风管和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按顺序分为两组,第二组烘箱的排气管与第一组烘箱的新风管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烘箱包括至少三节,第一组包括至少两节烘箱,第二组包括至少一节烘箱。
优选地,所述烘箱的排气管上均设有排气风机。
优选地,所述第二组烘箱的排气管均与一根排气总管相连接,所述第一组烘箱的新风管均与一根新风总管相连接,所述第二组的排气总管与第一组的新风总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的新风总管上还连接有总新风风门。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将靠近物料出口的第二组烘箱排放的高温低浓度废气引入第一组烘箱作为进气新风,从而提高第一组烘箱的进气温度,实现节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可将烘箱的能耗降低3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烘箱 4、物料进口
2、新风管 5、物料出口
21、新风总管 6、总新风风门或新风口
3、排气管 7、大气或相关的废气处理设备
31、排气总管 8、排气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将靠近物料出口5的数节烘箱1排放的高温低浓度废气引入前面的几节烘箱1作为进气新风,从而提高前面几节烘箱1的进气温度,实现节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可将烘箱1的能耗降低30%以上。
为了实现以上节能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包括若干节依次排列的烘箱1,每一节烘箱1上都设有新风管2和排气管3,烘箱1按顺序分为两组,第二组烘箱1的排气管3与第一组烘箱1的新风管2相连通。第一组烘箱1与物料进口4相连通,第二组烘箱1与物料出口5相连通。
烘箱1包括至少三节,第一组包括至少两节烘箱,第二组包括至少一节烘箱。烘箱1的排气管3上均设有排气风机8。第二组烘箱1的排气管3均与一根排气总管31相连接,第一组烘箱1的新风管2均与一根新风总管21相连接,第二组的排气总管31与第一组的新风总管21相连通。第一组的新风总管21上还连接有总新风风门6。
本实用新型包括若干节烘箱1,第一节烘箱1设置物料进口4,最后一节烘箱1设置物料出口5,烘箱1一端与新风管2相连通,烘箱1另一端与排气管3相连通,靠近物料出口5侧的若干烘箱1通过排气管3与余下的烘箱1的新风管2相连通。
如图1所示,以五节烘箱1为例,将后三节烘箱1的排气管3汇总在一起,再将总的排气管3与前两节烘箱1的新风管2相连。
这样后三节烘箱1排出的低浓度高温废气就作为新风进入了前两节烘箱1,使进入前两节烘箱1的常温新风大大减少,后三节烘箱1排出的高温废气在前两节烘箱1内与常温新风混合,提高了前两节新风的进气温度,从而节省了烘箱1的加热能耗,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同时,由于前两节烘箱1排放的废气浓度较高,不能回流利用,需要直接排到大气或相关的废气处理设备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是达环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是达环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53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