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有通孔栏板的塑胶注塑用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4841.1 | 申请日: | 200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6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杰;徐心慧;姚国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怡塑胶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33/7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李彦 |
地址: | 20044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有通孔 栏板 塑胶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注射吹塑成型的工具,具体为一种用于有通孔栏板的塑胶注塑用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以栏板为骨架,再填充弹性材料并蒙以皮套制成。目前的栏板多为塑胶制品,加工时将呈熔融状态的塑胶液用注塑机注入钢制模具并充满整个型腔,待塑胶液冷却凝固后从模具中取出即得成品。由于栏板在装配时需用钢丝缆绳连接,因此栏板上设计有通孔。通常,有通孔结构的模具结构如图1所示,分为左模具1和右模具2厚度相等的两部分,在通孔的位置上左模具1和右模具2都分别固定有和通孔形状尺寸都相同呈柱状的左型芯11和右型芯12,注塑时,如图2所示,将左模具1和右模具2依外缘对拢合上,此时左模具1内的左型芯11和右模具2内的右型芯12以底边相对紧密贴合以构成一连接左模具1和右模具2的型芯,当塑胶液流至型芯处时被阻挡,从而留下一个未填充塑胶液的孔结构。由于型芯实际上是由两部分拼合而成,因此当塑胶液凝固时拼合处,即图1中虚线l所指处,也即孔的中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熔合线,而栏板厚度均匀,这样当孔内穿上钢丝缆绳后,最大的受力部位也在孔的中部,即图1中虚线l所指处,和熔合线重合,熔合线部位的机械性能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断裂,因此这种结构不利于栏板的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机械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的带通孔板材制造工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有通孔栏板的塑胶注塑用模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一种用于有通孔栏板的塑胶注塑用模具,包括左模具和右模具,左模具和右模具都为一腔体,都开有浇注口,两者截面相同,左模具和右模具的腔体内分别有和底面垂直的呈柱状的左型芯和右型芯,左型芯、右型芯的长度分别和左模具、右模具腔体的深度相同,当左模具和右模具依外缘对拢合上时,左模具腔体内的左型芯和右模具腔体内的右型芯以底边相对紧密贴合构成一连接左模具和右模具的型芯,其特征是:左模具腔体的深度和右模具腔体的深度不同。
所述的用于有通孔栏板的塑胶注塑用模具,其特征是:左模具腔体深度和右模具腔体深度的比值为1.5~3,或1/3~2/3。
所述的用于有通孔栏板的塑胶注塑用模具,其特征是:左型芯(11)和右型芯的截面都为圆形或矩形。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合模,即将左模具和右模具依外缘对拢合上,随后通过浇注口注塑成型,待塑胶液充满整个内腔后停止,冷却后去模即得栏板成品。由于左型芯和右型芯的长度不同,因此塑胶液冷却后形成的熔合线不在孔的中部,从而不与孔中部的受力面重合,避免了熔合线部位的断裂问题,提高了栏板成品的受力水平,也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左模具和右模具在合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左模具和右模具合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左模具和右模具在合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左模具和右模具合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有通孔栏板的塑胶注塑用模具,包括左模具1和右模具2,如图3所示,左模具1和右模具2都为一腔体,都开有浇注口,两者截面相同,左模具1和右模具2的腔体内分别有和底面垂直的呈柱状的左型芯11和右型芯12,左型芯11、右型芯12的长度分别和左模具1、右模具2腔体的深度相同,当左模具1和右模具2依外缘对拢合上时,左模具1腔体内的左型芯11和右模具2腔体内的右型芯12以底边相对紧密贴合构成一连接左模具1和右模具2的型芯,左模具1腔体的深度和右模具2腔体的深度不同,左模具1腔体深度和右模具2腔体深度的比值为1.5~3,或1/3~2/3,本实施例此比值取2。左型芯11和右型芯12的截面都为圆形或矩形,本实施例采用圆形。
本实施例使用时,先合模,如图4和图5所示,将左模具1和右模具2依外缘对拢合上,随后通过浇注口注塑成型,待塑胶液充满整个内腔后停止,冷却后去模即得栏板成品。由于左型芯11和右型芯12的长度不同,因此塑胶液冷却后形成的熔合线即图4中虚线l2所指处不在孔的中部,从而不与孔中部的受力面即图4中虚线l1所指处重合,避免了熔合线部位的断裂问题,提高了栏板成品的受力水平,也延长了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怡塑胶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怡塑胶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48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