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串口转接线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1251.3 | 申请日: | 200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6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戴仁林;彭修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研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1/11 | 分类号: | H01R11/11;H01R31/06;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刁文魁;翟羽 |
地址: | 200431 上海市宝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口 转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通信传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串口转接线。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及其通信技术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以及各种电气设备被要求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计算机整机系统以及印制电路板(PCB)的空间、制造成本及使用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在计算机系统与计算机系统之间往往需要利用各种各样的转接线来实现各系统或模块之间的互联通信,串口转接线(COM口转接线)就是其中的一种转接线。
一般情况下,人们通常采用普通结构的排线作为串口转接线,但是这容易产生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电磁辐射问题。在一个由电子电气设备构成的系统中,存在着很多的电磁噪声,如果在充满电磁噪声的环境下,将一根普通排线结构的串口转接线置于系统中,很可能会产生空间电磁耦合和串扰,使系统中电磁噪声的能量经由串口转接线传出系统外,从而导致电磁辐射的问题。
第二,共模干扰问题。串口中的信号地主要提供一个信号回流路径,这个路径的阻抗必须受到良好地控制,否则会产生很大的共模干扰,整个转接线就会如同是一个巨大的天线,向外辐射电磁波,即使是串行通信接口标准RS-422、RS-485采用差分方式传输信号,但由于收发器具有一定的共模电压范围,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因此,如果接地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系统不能稳定工作。
现有普通排线结构的串口转接线主要采用单端接地的处理方式,如图1所示:转接线1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器(公头)2,第一连接器(公头)2上设有用金属外壳4包裹的第一连接器信号地(PIN5)3,所有的信号在第一连接器(公头)2处直接引出;转接线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器(杜邦头)5相连,第二连接器(杜邦头)5上设有第二连接器地(PIN5)6。这种串口转接线的主要不足是:①单端接地;②地阻抗较大,特别是当在单端通讯时,外设的地与单板的地之间会存在很大的阻抗;③容易耦合到空间电磁噪声并将其带出系统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端接地的串口转接线,它具有减少地阻抗、减少屏蔽空间辐射的功能,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串口转接线,含有转接线、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转接线的地信号线的一端在第二连接器处(单板端)与单板地连接,其特征是,转接线的地信号线的另一端从第一连接器处(非单板端)直接引出系统外,第一连接器信号地(PIN5)与第一连接器(非单板端)的金属外壳通过连接线进行电气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器信号地(PIN5)与第一连接器(非单板端)金属外壳的连接线长度不大于2cm.
所述第一连接器(非单板端)金属外壳与机壳地之间电气连接。
本技术的关键点是:将串口的地信号线在连接器(无论是公头还是母头)处(非单板端)与连接器的金属外壳采取2cm以内的短距离电气连接,同时,连接器的金属外壳与机壳地保持低阻抗电气连接,这样不仅提供了一个低阻抗的地信号线,而且连接器的金属外壳相当于一个屏蔽罩或磁环,从而能很好地抑制电磁辐射。
本实用新型一种串口转接线的积极效果是:
(1)串口转接线双端接地能减低地信号线的阻抗,降低共模干扰强度以及保证信号稳定工作。
(2)金属外壳起到屏蔽罩或磁环的作用,能屏蔽空间辐射。
(3)排线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普通排线结构单端接地串口转接线的接线示意图,
图中(A)为单端接地串口转接线的接线示意图,
图中(B)为单端接地串口转接线第一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中(C)为单端接地串口转接线第二连接器的剖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串口转接线的接线示意图,
图中(A)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串口转接线的接线示意图,
图中(B)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串口转接线第一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中(C)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串口转接线第二连接器的剖视图;
附图3为屏蔽线排线结构的串口转接线的接线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转接线, 2、第一连接器(公头)
3、第一连接器信号地(PIN5), 4、金属外壳,
5、第二连接器(杜邦头), 6、第二连接器地(PIN5),
7、连接线, 8、双层屏蔽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研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研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12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R 导电连接;一组相互绝缘的电连接元件的结构组合;连接装置;集电器
H01R11-00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开的连接位置用来或可能用来使导电部件互连的各连接元件,例如:由电线或电缆支承并具有便于与某些其他电线;接线柱或导电部件;接线盒进行电连接的装置的电线或电缆端部部件
H01R11-01 .以其连接位置之间导电互连的形式或安排为特点区分的
H01R11-03 .以各连接元件上连接位置的类型或以连接位置与导电部件之间的连接类型为特征的
H01R11-11 .由电线或电缆支承并具有便于与其他电线、端子或导电部件连接的装置的电线或电缆端部部件或抽头部件
H01R11-12 ..终接于环、钩或叉的端接片
H01R11-16 ..终接于焊头或插座的端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