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鱼类标志放流用连接标志引物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0364.1 | 申请日: | 2009-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433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林龙山;程家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00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类 标志 放流用 连接 引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生物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进行鱼类标志放流用连接标志引物。
背景技术
标志放流是指将天然水域中捕捞获得的水生动物栓上一个标志牌或作上记号或装上电子标志,再放回海中自由生活,然后根据放流记录和重捕记录开展鱼类洄游习性、资源蕴藏量、渔场形成机制等内容的研究。目前,鱼类标志放流方法主要有:(1)体表记号法;(2)体内标记法;(3)生物遥测法;(4)化学物质标志法;(5)体内档案式标志法;(6)分离式卫星标志法。PTT-100 Archival Pop-up Tag既是分离式卫星标志之一,该种标志牌能够自动发出信号,而该信号能够被卫星搜索并跟踪,到一定时期,标志牌可以自动脱落;该标志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研究大型洄游性水生动物的洄游习性和产卵场分布等,涉及水生生物包括哺乳动物、海龟、鲨鱼和金枪鱼等,并取得了成功。
目前,国内外利用分离式卫星标志进行金枪鱼标志放流连接用标志引物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如图1、2、3),材质一般为金属或塑料,其一端一般为尖头状,可以穿入金枪鱼体内,另一端留有一小孔,利用高强度金属线或麻线穿过小孔可与分离式卫星标志相连。这些标志引物置入金枪鱼体内时一般需要借助助推器或进行小手术,耗时较长,且脱标概率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鱼类标志放流用连接标志引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置入标志时间长,而且容易脱标的缺陷。
一种鱼类标志放流用连接标志引物,分为前端部、中间端和尾端三个部分,所述的前端部为箭头,所述的中间端上开有孔,所述的尾端具有一个中空的圆柱孔。
所述的箭头尾端的尖角具有向后的倒角。
所述的中间端上竖排开有两个孔。
所述的尾端的尾部具有一个向外的弯角。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金枪鱼、旗鱼类标志放流用,对实验对象损伤小,能快速置入鱼体内,并可以大大降低分离式卫星标志的脱标概率,减小对标志放流对象的损伤,有利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标志放流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I型标志放流连接用标志引物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II型标志放流连接用标志引物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III型标志放流连接用标志引物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一种鱼类标志放流用连接标志引物,由不锈钢制作而成,总长度为50mm,主体宽度为6mm,分为前端部1、中间端2和尾端3三个部分,所述的前端部1为箭头4,箭头尖角约60度,箭头两个尖角5长度为20mm,末端具有向后的倒角,所述的中间端2上竖排开有两个孔6,孔径为2mm,靠近箭头部位的第一个小孔距离箭头端为20mm,第二个小孔的与第一个小孔的距离为1mm,所述的尾端3具有一个中空的圆柱孔7,中空的长度为15mm,宽度为3mm,所述的尾端3的尾部具有一个向外的弯角8。
连接分离式卫星标志时,通过硅胶管和高强度聚乙烯网线等辅助材料,硅胶管(内径1.5mm)系为医用硅胶管,内径大小正好能够套住高强度聚乙烯网线成为标志引物的引线,最后连接分离式卫星标志和标志引物的硅胶管长度约70mm;高强度聚乙烯网线直径为1.4mm,标志放流前穿入硅胶管,一端系住金属块中部的小孔,一端系住分离式卫星标志。
本实用新型前端部位加工为箭头状,箭头两个尖端稍有弯翘,这样设计有利于通过该箭头快速置入鱼体内,并能长期有效钩住鱼体,大大降低脱标概率;中间部位加工两个小孔,小孔大小可以被高强度聚乙烯网线穿过;后半部位有一段为中空,可为实际标志放流操作中借助螺丝刀或其他助推器将金属块快速置入金枪鱼体内;最末端稍有弯翘,有利于金属块置入鱼体内后不易脱落;硅胶管套住高强度聚乙烯网线作为引线用,连接分离式卫星标志,这样既能保证标志引线的强度,也能减少因摩擦产生对鱼的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03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闪存测试仪
- 下一篇:一种吸入式光驱及其夹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