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宽厚板精整矫直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9061.8 | 申请日: | 200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459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睿;王英杰;徐善敏;李山青;全基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02 | 分类号: | B21D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 成 |
地址: | 201900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厚 板精整 矫直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宽厚板的精整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宽厚板精整矫直机。
背景技术
对于宽厚板生产而言,精整矫直机可分为热矫和冷矫两种,但两者的工作辊均(即矫直辊)又细又长,长细比可达为25∶1,在承受矫直载荷时容易失稳。请参阅图1所示,因此,考虑到空间结构的限制,目前的宽厚板矫直机10一般采用多辊分段支承方式,即一根工作辊11配备多根支承辊12,(热矫直机的每根工作辊一般配备6根支承辊,而冷矫直机的每根工作辊一般配备28根支承辊)该工作辊11通过叠形弹簧111吊挂在辊系框架13上,而该工作辊11的支承辊12则通过支承辊轴承座14和螺栓15紧固在辊系框架13上,并且该支承辊12的辊型一般由中间平辊加边部锥度a(或边部圆弧)组成,如图2所示。由于支承辊轴承座14与辊系框架13的刚性连接,很难保证所有支承辊12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内,而且,由于支承辊12辊型的组成为分段函数,只能保证一次导数连续,而二次导数不连续,并且对于边部圆弧,由于受到加工方式和加工精度的限制,过度部位切点很难精确定位,一次导数可能不连续性。因此,实际应用中要保证支承辊12和工作辊11的接触状态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在边部锥度(或边部圆弧)和中间平辊过渡处可以出现高于平均接触应力三倍以上的应力集中,因此必须保证支承辊12直径的加工精度在0.05mm范围内,然而这样的要求非常苛刻,很难实现并且势必会增加辊耗,降低使用寿命。
另外,对于处于厚板生产精整区域的冷矫直机而言,其为最终的板形控制设备,其板形控制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成品板形精度。而目前的辊式矫直机的板形控制手段主要为正弯辊、横向倾动和纵向倾斜等三种,其可控制的板形为钢板的纵向翘曲和边浪(单边浪以及对称或非对称的双边浪)。但由于该工作辊11在受到相对较大的矫直负荷时会产生一定的挠度所致,因此对于具有中浪的钢板则无法进行矫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宽厚板精整矫直机,该矫直机能够保证支承辊与工作辊的有效接触状态,有利于对中浪钢板的矫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宽厚板精整矫直机包括辊系框架、工作辊、多段支承辊和支承辊轴承座,工作辊设于辊系框架上,支承辊分别设于相应的支承辊轴承座上,支承辊轴承座通过螺栓固定在辊系框架上,该矫直机还包括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包括调整垫板和液压缸,调整垫板设于辊系框架与支承辊轴承座之间,液压缸铰接于调整垫板一端,并且与辊系框架铰接。
所述的辊系框架一端面上与支承辊轴承座的相对应处分别设有斜楔形凹槽。
所述的调整垫板包括数个斜楔板和连接板,斜楔板分别设于斜楔形凹槽内,并与支承辊轴承座相抵,斜楔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成一体。
所述的斜楔板上开有腰型孔,所述的支承辊轴承座通过螺栓穿过腰型孔固定在辊系框架上,并且螺栓上还设有平衡弹簧。
所述的液压缸一端还连接有位移传感器。
所述的支承辊的辊型呈整体的椭圆型曲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宽厚板精整矫直机包括辊系框架、工作辊、多段支承辊和支承辊轴承座,该矫直机还包括一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包括调整垫板和液压缸,调整垫板设于辊系框架与支承辊轴承座之间,液压缸铰接于调整垫板一端,并且与辊系框架铰接。通过液压缸推动斜楔板移动,使辊系框架压紧支承辊轴承座,从而保证支承辊均与工作辊进行有较接触,并且通过改变支承辊的高低位置,从而达到负弯功能,有利于对中浪钢板的矫平。另外,通过椭圆曲线的辊型,能够消除应力的集中,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宽厚板精整矫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矫直机的支承辊的辊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宽厚板精整矫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矫直机的支承辊的辊型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矫直机的调整垫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90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