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物的可逆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66481.0 | 申请日: | 2009-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718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中;黄坤耀;刘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维固工程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4 | 分类号: | E04G2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雷绍宁;钱春新 |
地址: | 200235上海市徐汇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可逆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历史建筑的结构加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修复历史建筑物的可逆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历史建筑多为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由于历史建筑建造年代久远,混凝土结构存在低强度混凝土(强度低于C15)、碳化和钢筋锈蚀等问题。砖木结构和木结构的梁端部腐朽或开裂,上述问题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能。
国际上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应遵循“可逆性原则”。《雅典宪章》中规定:“拟进行的修复项目要经过严格的考评以避免导致结构丧失其特性和历史价值的错误;现代的技术和材料可以应用于修复工作中,修复的过程应该是可逆的。”并指出:“彻底放弃修复以避免修复工作所造成的危害,而代之以用经常持久的维护来保护文物建筑。专家赞成谨慎地运用所有已掌握的现代技术资源,尤其是钢筋混凝土。”
目前对历史建筑常用的加固方法有粘碳纤维加固法、粘钢加固法。粘碳纤维加固法和粘钢加固法不显著增大构件尺寸,基本不影响建筑物外观,但这两种加固方法需将加固材料牢固地粘贴于原结构才能发挥作用。加固材料难以撕下,强行撕下容易造成原结构损伤,可恢复性差。因此上述加固方法难以满足历史建筑的“可逆性”加固原则。同时,加固所采用的粘结胶为有机材料,加固效果取决于粘结胶的耐久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修复历史建筑的可逆加固结构,该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同时具有可拆卸功能,能满足历史建筑的“可逆性”原则。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物的可逆加固结构,包括设于待加固结构底部的支撑板件,所述支撑板件的两侧分别与两根加固梁相连接,每根加固梁的两端分别与竖向承载构件连接,所述支撑板件承载待加固结构。
优选地,所述加固梁通过螺栓与竖向承载构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件通过螺栓与两根加固梁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件与待加固结构之间设置承压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件上设有顶紧螺栓,顶紧螺栓的端部顶在承压板的底面上。
优选地,所述螺栓为高强螺栓。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件为U形槽状,包在待加固结构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螺栓为花篮螺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件、加固梁及竖向承载构件相互连接构成加固结构,支撑板件置于待加固的建筑结构底部,承载起待加固结构,对其施加预紧力,从而对原结构产生向上的支撑力。因此,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用一种主动的加固方法来对建筑结构进行修复及保护。
2、通过对支撑板件施加预紧力,可以控制反顶的位移,能提高加固梁的利用率,进而节省加固材料。
3、采用螺栓的连接方式,实现加固结构可拆卸,减少了对历史建筑结构的破坏,满足历史建筑的“可逆性加固”原则,从而使得历史建筑的结构得到保护。
4、对被加固建筑结构的基面强度要求低,可应用于低强度混凝土构件的加固。
5、由于施工过程中不需动用明火,避免了因动用明火对历史建筑产生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固梁、钢柱均采用双槽钢组合的剖面图。
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面图。
图4为图2中沿B-B方向的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面图。
图5为承压板的示意图。
图6支撑板件采用另一种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7为采用图6实施例,螺栓采用花篮螺栓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逆加固结构包括设于待加固结构8底部的支撑板件1,所述支撑板件1的两侧分别与两根加固梁5相连接,每根加固梁5的两端分别与原有或新增的竖向承载构件连接,所述支撑板件1承载待加固结构8。
图2-4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主要由支撑板件1,直立(纵向)的四根钢柱6(附图只示出部分钢柱),及横向的两根加固梁5等组成。
支撑板件1设于待加固结构8底部,所述支撑板件1的两侧分别与两根加固梁5相连接,每根加固梁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钢柱6上,所述支撑板件1依靠加固梁5及钢柱6承载待加固结构8。所述支撑板件1通过螺栓4与两根加固梁5可拆卸连接;所述加固梁5通过螺栓4与钢柱6可拆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维固工程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维固工程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64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码机用喷头进液换向阀
- 下一篇:电除尘器阴极线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