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刀式软袋大输液外表面烘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64363.6 | 申请日: | 200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203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稳根;邹祖送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汇一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5/04 | 分类号: | F26B15/04;F26B3/04;F26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38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刀式软袋大 输液 外表 烘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包装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风刀式软袋大输液外表面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软袋大输液生产工艺流程大致为:制袋灌封-水浴灭菌-检漏-灯检-包装-封箱。在此工艺流程中,软袋大输液通过水浴灭菌柜灭菌冷却后,袋子表面粘附着一层水膜甚至水珠,如果不把袋子表面的水吹干,会影响后面的工序,即:既导致检漏过程中无法辨认袋子的密封完整性,不方便灯检;也会弄得整个生产环境不美观;更重要的是如果袋子表面有水而进行外包袋包装,时间稍长整个外包袋内就会起霉和产生水雾,使得不能在临床上使用。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软袋烘干机都是以蒸汽为热源,通过板式热交换器对工作环境散热升温,从而对软袋大输液表面进行烘干,以达到干燥效果。这种烘干机的缺陷是:设备结构复杂,机器庞大,占空间;更重要是效果差,由于采用蒸汽热交换器散热方式升温,热量损失大,加温温度不高,要求干燥时间很长,因此,产量较低,且整个设备能耗高,效率低。再加上整个操作房间都处于蒸汽散热空间内,工人工作环境温度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产品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烘干效果好、效率高、能耗低、占用空间小、工作环境较好的软袋大输液外表面烘干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风刀式软袋大输液外表面烘干装置:包括传送装置8、烘干箱9、热风发生装置1和热风管3,传送装置8的两端贯穿出烘干箱9;在烘干箱9内还装置有风刀发生装置18,传送带7穿过风刀发生装置18的中间。
在热风发生装置1与热风管3之间,还装置有加热装置2。
风刀发生装置18由上集热风箱4和下集热风箱4`、一个以上的上风刀5和一个以上的下风刀5`构成;对称相同的上集热风箱4和下集热风箱4`分别装置在传送带7的上、下部位,其上分别装置有对称相同的上风刀5和下风刀5`。
上风刀5由上集热风箱底板12和装于其上的压板16构成;在上集热风箱底板12上开有狭长窄槽13,对应地在压板16上也开有狭长细槽14,狭长窄槽13与狭长细槽14相通。
在上集热风箱底板12和压板16之间还装置有密封垫15。
狭长窄槽13的宽度为3~5mm,狭长细槽14的宽度为0.8~1mm。
狭长窄槽13的宽度为4mm,狭长细槽14的宽度为0.9mm。
本实用新型的风刀式软袋大输液外表面烘干装置,是采用密闭的烘干箱,利用传送装置和其上的传送带将待烘干的软袋大输液传送进入,并由上、下集热风箱上的多组上、下风刀喷射出高压热风,从上、下两面对软袋大输液外表面烘干,因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软袋大输液外表面烘干,故烘干效果较好,效率较高,且设备所占用的空间小。同时,由于烘干过程是在密闭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其热能散发较少,能耗低,且工作环境温度较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风刀发生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风刀发生装置的右视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是热风发生装置,2是加热装置,3是热风管,4是上集热风箱,4`是下集热风箱,5是上风刀,5`是下风刀,6是软袋大输液,7是传送带,8是传送装置,9是烘干箱,10是距离调节装置,11是上进气管口,11`是下进气管口,12是上集热风箱底板,13是狭长窄槽,14是狭长细槽,15是密封垫,16是压板,17是机架,18是风刀发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施例是应用于软袋大输液生产线中水浴灭菌工位与检漏工位之间的一个工位。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包括:密闭的烘干箱9、传送装置8和其上的传送带7、风刀发生装置18以及热风发生装置1和热风管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汇一制药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汇一制药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43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振弦式传感器的受力盒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输液加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