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气式喇叭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1803.2 | 申请日: | 2009-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7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郑雅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雅宁 |
主分类号: | H04R1/00 | 分类号: | H04R1/00;H04R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德魁;李国钊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式 喇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喇叭设计,特别是指一种可收折缩小体积、携带方便的喇叭。
背景技术
一般播放器,如CD随身听、MP3或笔记本电脑等播放器,通常会外接桌上型喇叭来扩充音效。然而,市面上的桌上型喇叭大多为固定体积式,收纳时势必占用空间,无法配合前述该等播放器随时随地提供享受音乐的环境,便进一步限制了播放器的适用场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桌上型喇叭的本体构造加以改进,设计一种可改变体积的桌上型喇叭,以达到能方便配合各式播放器随身携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气式喇叭特征在于其具有一充气式本体,通过对该本体充气可将喇叭体积伸展而稳固在桌面播放,对该本体放气可将喇叭体积缩小有助于携带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气式喇叭构造主要包括有一充气式本体,该本体的外周面形成连续的折面。本体两端分别设置一前座和一后座,且在前座设置一扬声器,以及至少一与该扬声器电气连结的电气连接埠,此电器连接埠供设置与播放器相连的传输线。利用充气装置对本体充气,使本体体积膨胀,通过后座稳固喇叭在桌面进行播放。对前、后座施压使本体泄气并沿着所述折面的折线折迭收合,缩小喇叭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利用充气及泄气的手段来达到改变喇叭体积,达到方便携带喇叭的目的,比习用桌上型喇叭节省空间,也辅助播放器适用于更多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式喇叭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式喇叭收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本体,2.前座,3.后座,4.间隙,5.扬声器组,51.扬声器,52.电路板,6.电气连接埠,61.音源输入孔,62.USB连接埠,7.紧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和组件符号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其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式喇叭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主要构件包括一充气式本体1,该本体1可以塑料制成空心体,内部供容纳气体,该本体1外周面设计成连续折面,以利压缩并折迭收合.该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前座2和一后座3,前座2的较佳做法可以是一塑料制成的平板,后座3则可是一塑料壳体;或者也可将前座制成壳体.前座2与本体1之间具有一充气接口4,该充气接口4的较佳做法可以在本体1和前座2之间留有缝隙,以利充气装置(图未示)向本体1内充气或进行本体1泄气用;或者也可直接在本体1上成型一气嘴.在前座2上以固紧方式,例如黏着或焊接方式设置一扬声器组5,该扬声器组5包括一扬声器51和一控制电路板52.该扬声器51可以采用英国NXT公司开发的平板式扬声器,可提供高质量的音效.在接近前座2的本体1上,设置至少一电气连接埠6,该电气连接埠6与扬声器组5电气连接,电气连接埠6可以是一音源输入孔61、一USB连接埠62或同时包含有该音源输入孔61和该USB连接埠62,其中该USB连接端口可为一USB插头或一USB插座,且USB插座可为mini规格.可通过一音源线或USB传输线,连接于电气连接埠6与各式播放器(例如MP3、MP4、CD随身听或笔记本电脑等)之间以播放出音效.有关喇叭的供电方式,可以采电池供电或直接由播放器供电给喇叭.在前座2和后座3设置可相互配合的紧固结构7,该紧固结构7的较佳范例为拉链,其它也可为磁铁或是鱼眼扣等结构.
请配合图1并参阅图2,其中图2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式喇叭收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可通过充气装置从充气接口4向本体1内充气,本体1随即膨胀成立体状态,可摆放并通过后座3稳固在桌面播放音效。若使用者需随意走动或外出,可以对本体1泄气,泄气的方式可以直接对前座2及后座3相对施压,使本体1随外周面的连续折面的折线压缩以排出气体。相互靠近的前座2和后座3,可通过所述紧固结构7相互结合,使压缩后的喇叭本体1被包覆在前座2及后座3之间,形成一具「口袋式」喇叭,方便置于口袋或背包内以随身携带。由于扬声器组5设置在前座2的平板上,因此喇叭本体1收合时并不会影响音效的输出。
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创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创作的任何修饰或变更,都仍应包括在本创作意图保护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雅宁,未经郑雅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18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