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口红管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61251.5 | 申请日: | 2009-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1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林振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俪宝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D40/06 | 分类号: | A45D40/0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梁永宏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妆品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红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口红管主要由内套筒、口红托、螺旋套筒、外筒、上盖构成,口红托安装在内套筒中并且可在其中上下移动,螺旋套筒套装在内套筒的外围,螺旋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与口红托互相配合以使口红托在内套筒中上下移动的螺旋槽,外筒套装在螺旋套筒的外围,上盖则扣合在外筒的顶端,其中,内套筒的底部成型有与螺旋套筒底端配合的阶梯缘,以限制螺旋套筒从内套筒的底部脱出,使用时,拔出上盖,握住外筒并拧动内套筒的底部,即可使口红托在内套筒中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置于口红托中的口红的伸缩,但是,这种口红管的缺点是,在拧动内套筒的底部时,由于螺旋套筒的底端紧密地贴着内套筒的阶梯缘,即接触面积较大,使得内套筒的转动不够顺畅,容易产生响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转动顺畅的口红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它包括内套筒、口红托、螺旋套筒、外筒、上盖,口红托安装在内套筒中,螺旋套筒套装在内套筒的外围,螺旋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与口红托互相配合以使口红托在内套筒中上下移动的螺旋槽,外筒套装在螺旋套筒的外围,上盖扣合在外筒的顶端,内套筒的底部成型有与螺旋套筒底端配合的阶梯缘,所述内套筒的阶梯缘与螺旋套筒的底端之间套设有可转动的垫环,垫环套设在内套筒上,垫环的底端抵住内套筒的阶梯缘,垫环的顶端成型有均匀分布的凸块,凸块抵住螺旋套筒的底端。
所述垫环顶端的凸块为两个。
所述垫环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
所述垫环上的通孔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本实用新型内套筒的阶梯缘与螺旋套筒的底端之间套设有可转动的垫环,垫环套设在内套筒上,垫环的底端抵住内套筒的阶梯缘,垫环的顶端成型有均匀分布的凸块,凸块抵住螺旋套筒的底端,这个可转动的垫环在内套筒的阶梯缘与螺旋套筒的底端之间起到润滑的作用,使得内套筒的转动更加顺畅,而且,垫环的凸块的顶端抵住螺旋套筒的底端,减少了垫环与螺旋套筒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内套筒转动时的顺畅度,并且不容易产生响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垫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包括内套筒1、口红托2、螺旋套筒3、外筒4、上盖5,口红托2安装在内套筒1中,口红托2安装在内套筒1中并且可在其中上下移动,螺旋套筒3套装在内套筒1的外围,螺旋套筒3的内壁上设有与口红托2互相配合以使口红托2在内套筒1中上下移动的螺旋槽31,外筒4套装在螺旋套筒3的外围,上盖5则扣合在外筒4的顶端,其中,内套筒1的底部成型有与螺旋套筒3底端配合的阶梯缘11,以限制螺旋套筒3从内套筒1的底部脱出,所述内套筒1的阶梯缘11与螺旋套筒3的底端之间套设有可转动的垫环6,垫环6套设在内套筒1上,垫环6的底端抵住内套筒1的阶梯缘11,垫环6的顶端成型有均匀分布的凸块61,凸块61抵住螺旋套筒3的底端。
本实施例垫环6顶端的凸块61为两个,两个凸块61均匀分布在垫环6顶端的圆周上,且凸块61的顶端光滑,以增加内套筒1转动时的顺畅度,当然,所述垫环6顶端的凸块61也可以为多个,不限于本实施例选用的两个。
本实施例的垫环6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62,所述垫环6上的通孔62为两个,通孔62均匀分布在垫环6上,其中,通孔62位于凸块61的下方,这样,当凸块61受到压力时,可以向下压缩通孔62,即具有一定的弹性作用,使得内套筒1的转动顺畅、不容易产生响声,当然,所述垫环6的通孔62也可以为多个,不限于本实施例选用的两个。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于垫环6在内套筒1的阶梯缘11与螺旋套筒3的底端之间起到润滑的作用,而且,垫环6与螺旋套筒3的接触面积较小,所以,内套筒1的在转动时会更加顺畅,转动的手感较好,并且不容易产生响声。
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俪宝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俪宝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12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封性材料及其应用
- 下一篇:木塑复合粘合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