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活用水过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9178.8 | 申请日: | 200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5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丘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丘志刚 |
主分类号: | B01D29/33 | 分类号: | B01D29/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403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用水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生活用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来水由于环境对水质的污染,需要加入大量的漂白粉进行处理,在自来水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同时由于水管和阀门的生锈,会产生铁锈。家里每天喝水、煮饭、煮汤用的水都含有杂质,尤其是每天早上刚打开阀门就能闻到铁锈或漂白粉的味道,放出的水是黄色带有颗粒物的水,长期饮用将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放掉又造成浪费。现有的超滤膜或反渗透膜过滤器,其结构较复杂、造价高、使用寿命短;中国专利号96232251.2公开了一种自来水过滤器,其特征是出水管内设用有色金属或不锈钢烧结而成的滤芯,滤芯上设密封垫圈,进水管、出水管将滤芯和密封垫圈密封。由于滤芯直接装在出水管内,滤芯必须做得很小,存在加工难度大、纳污量小、不易清洗、容易堵塞滤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既能过滤水,又能加热水,且装拆方便的生活用水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生活用水过滤装置,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所述的上外壳与下外壳之间设有滤芯,滤芯与出水口接触的端面设有垫圈,上外壳通过螺纹或快装接口与下外壳紧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外壳上设有加热器。
所述的滤芯是钛过滤器或陶瓷过滤器、聚乙烯烧结滤芯、聚四氟乙烯烧结滤芯、折叠式微孔滤芯。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使用的滤芯能有效地滤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及细微杂质、有机物等;采用快装接口,方便装拆,同时在安装上不占用其它位置,进水口、出水口与日常的软管、水龙头的接口尺寸相符,连接简便;此外,在天气冷的时候,将加热器接上电源,能提高出水温度,清洗餐具等物品时,能提高清洗效果,对用户来说,能有效防止手被冻伤的可能,且可以对水质进行杀菌,防止细菌滋生。本实用新型方便了家庭和其他环境的用水,提高了自来水的利用率,节约了水资源,还适用于酸碱溶液、饮料、酒等液体过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在图中:进水口1,上外壳2,滤芯3,快装接口4,下外壳5,垫圈6,出水口7,加热器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其不代表为本实用新型的唯一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阅图1,外壳由上外壳2和下外壳5构成,上外壳2和下外壳5用不锈钢制造,上外壳2上安装有进水口1,下外壳5上安装有出水口7,上外壳2通过螺纹或快装接口4与下外壳5紧固连接,上外壳2与下外壳5之间安装有滤芯3,滤芯3是钛过滤器或陶瓷过滤器、聚乙烯烧结滤芯、聚四氟乙烯烧结滤芯、折叠式微孔滤芯。滤芯3作为过滤介质,具有性质稳定、安全、耐用、易清洗的特点;滤芯3与出水口7接触的端面安装有硅胶垫圈6,硅胶垫圈6起到防止漏水作用。进水口1、出水口7需要连接的接口尺寸与日常用的水龙头、软管接口尺寸相符。
本实用新型用于过滤水时,将进水口1直接与水龙头的出水口旋紧。打开水龙头,水由进水口1流入,经过滤芯3过滤后,滤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及细微杂质、有机物等,过滤后澄清的水由出水口7流出。当本实用新型过滤水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拧开螺纹或快装接口4,先取下上外壳2,然后取下滤芯3,用刷子或百洁布清洗滤芯3表面的附着物,将清洗后的滤芯3重新放入外壳内,即可再使用。
实施例二
请阅图2,其结构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外壳上安装有加热器8,加热器8可以安装在外壳的上部、下部或侧面。
本实用新型用于过滤水时,安装在各类水盆或其它可以固定的台上,将软管接头直接接在上外壳2的进水口1上,将水龙头接在出水口7上。打开水龙头,水由进水口1流入,经过滤芯3过滤后,滤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及细微杂质、有机物等,过滤后澄清的水由出水口7流出。滤芯3是钛过滤器或陶瓷过滤器、聚乙烯烧结滤芯、聚四氟乙烯烧结滤芯、折叠式微孔滤芯等。当天气冷的时候,将加热器8接上电源,能提高出水温度,清洗餐具等物品时,能提高清洗效果,对用户来说,能有效防止手被冻伤的可能,且可以对水质进行杀菌,防止细菌滋生。当对水温要求不高时,不必将加热器8接上电源。当本实用新型过滤水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拧开螺纹或快装接口4,先取下下外壳5,然后取下滤芯3,用刷子或百洁布清洗滤芯3表面的附着物,将清洗后的滤芯3重新放入外壳内,即可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丘志刚,未经丘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91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