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汞全防糊式锌锰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58611.6 | 申请日: | 2009-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0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邱仕洲;刘煦;何永洪;潘燕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虎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6/06 | 分类号: | H01M6/06;H01M2/1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黄大宇 |
| 地址: | 51065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汞全防糊式锌锰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糊式锌锰电池。
背景技术
糊式锌锰电池是最传统的民用电池,具有结构简单、材料易得、工艺成熟、成本低、间放性能好的优点。
一次电池中的碱性锌锰电池,我国已实现了无汞化,但对普通锌锰电池包括糊式锌锰电池,国家现时的环保要求是低汞,要求汞含量不能大于0.025%。汞的作用是作为缓蚀剂添加到电池里以抑制锌的腐蚀,提高电池的贮存性能。糊式电池的去汞难度较大,从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只有真正实现电池内不添加汞,从源头上减少有害物质,才能符合国家清洁生产的要求和环保要求。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有关国际防治汞污染的要求提出签署国际公约或针对相关国家签署减少汞的约定性条约。因此,采用代汞缓蚀剂确保电池的性能是一重大研究课题,至目前为止,采用单一的缓蚀剂均未能很好起到缓蚀作用,电池的电性能也达不到采用氯化汞做缓蚀剂的水平。
国内某大型电池总厂采用以PVA与B(OH)3生成的醇硼树脂为主,再辅以十六烷基或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缓蚀剂实现无汞,但它对传统工艺的电液配方和电芯成型工艺等都需要改动,实施起来存在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保留原传统电池生产工艺又能保证电池性能达到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无汞全防糊式锌锰电池。
本实用新型包括铁底、锌筒、浆糊层、电芯、炭棒和铜帽;它还包括多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层和三氯化铋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层和三氯化铋层交替嵌入所述浆糊层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层和三氯化铋层交替嵌入浆糊层内形成具有缓蚀剂作用的隔离层,取代传统电池中的氯化汞隔离层,增强了缓蚀效果,电性能水平与含汞电池持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层和三氯化铋层的材料易得而且成本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层和三氯化铋层产生多层次协同作用,取得较好的缓蚀效果,电池性能与含汞电池持平,个别放电项目高于含汞电池。
②以传统的糊式锌锰电池工艺为基础,生产工艺不需做调整,容易投产。
本实用新型适宜用于制造各种型号规格的糊式锌锰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隔离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具有铜帽1、炭棒2、塑料盖3、纸钱4、沥青封口层5、封电芯面层6、电芯7、浆糊层8、锌筒9、托底纸10、绝缘底11和铁底12。该电池的浆糊层8的主要成份是面粉、淀粉和电解液,外包装采用商标纸,对电池的防漏具有苛刻的要求,电池是具有铁底的全防独特结构。
参见图2,锌筒9的内侧与浆糊层8接触,有多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层13、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层14和三氯化铋层15交替地嵌入浆糊层8内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层和三氯化铋层的单层厚度控制在浆糊层总厚度的万分之一,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层和三氯化铋层的总层数大致达到一千层。
按照实施例的结构所生产的无汞电池的开路电压为1.65V-1.725V,短路电流:≥6.0A,电性能全部符合GB8897.2-2005标准要求。
本实用新型经过电池试验,观察新电、贮存半年及一年的锌筒内表面的腐蚀情况,表明三种缓蚀剂层具有协同的缓蚀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虎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虎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86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