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砖瓦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57247.1 | 申请日: | 2009-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352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陈益云;李家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益云;李家建 |
| 主分类号: | E04D13/18 | 分类号: | E04D13/18;H01R11/11;H01R13/52;H01R13/639;H02N6/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雅平 |
| 地址: | 528415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砖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利用太阳能的砖瓦。
背景技术
常见的太阳能芯片都是装置在铝框,表面用透明玻璃遮盖,成为太阳能框组合。太阳能框组合排列一般是装在柱架上,放在空地,或用支架盖在屋顶。它们串连起来成为一个太阳能发电纟统,连接充电器,或电池,或变换器,或电表,或电能分配纟统,有些小的太阳能框像屋瓦大小,盖在屋顶瓦上,有些也挂在外墙上,但是它们唯一功能是利用太阳能发电,它们没有建筑材料或建筑结构功能,或改进建筑材料或结构质素,也不能配合或协调建筑风格,它们还需要大量额外空间,客户祗有银色铝框,深篮或黑色芯片颜色的选择,它不能改进现有建材,更不能负重,它们的安装或改换都需要经过特别训练的人士,这些都限制太阳能发电的普及化,由其是在高楼大厦的城市裹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用的砖瓦,它具有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太阳能砖瓦,它具有一个底座,在底座上开有凹槽,凹槽中放置有太阳能晶片,该太阳能晶片上设置有正负极引线,在凹槽上覆盖有透光材料并将太阳能晶片密封在其中,底座上还开设有用于将相邻太阳能砖瓦中的晶片相互连接的连接孔,连接孔中装有连接插座,连接插座连接有双头插头,该双头插头具有两个插头以及将它们相互连接的电线,该双头插头用于连接两个太阳能砖瓦的正负极引线。由于具有太阳能晶片,本实用新型的砖瓦就具有了太阳能发电功能,运用在建筑上,不占用空间。
底座上的连接孔的下方有一个缺口,该缺口尺寸大于双头插头电线的直径。这样,就给电线预留了活动空间,拆装太阳能砖瓦时,砖瓦之间的连接电线不会被砖瓦切断。
连接插座分为带公接头的正极插座和带母接头的负极插座,双头插头相应分为带母接头的正极插头和带公接头的负极插头。这样,在太阳能砖瓦上设置了能区分正负极的插座和接头,安装时可以方便连接。
连接插座具有管状座子,公接头插在管状座子中形成正极插座,母接头插在管状座子中形成负极插座,双头插头具有管状插头,母接头插在管状插头中形成正极插头,公接头插在管状插头中形成负极插头,管状插头的外径小于管状座子的内径并可插入管状座子中。
连接插座中设置有防水结构,该防水结构为设置在管状座子中的橡胶圈,橡胶圈嵌在管状座子的内壁上,当双头插头插入连接插座时,双头插头上的管状插头即被套上橡胶圈起到防水作用。
橡胶圈设置4个,其中最内层的橡胶圈及最外层的橡胶圈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中间的两个橡胶圈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连接插座与双头插头之间设置防松结构,防松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插座的管状座子上的导管、设置在双头插头的管状插头上的凸片,导管与管状座子相对接,导管套在管状座子上,导管的内壁上有凸出的导轨,导轨与管状座子的末端有一定的距离形成空隙,该空隙大于凸片的厚度,双头插头的管状插头上的凸片具有与导管的横截面相配合的形状,将凸片设置在管状插头上的合适位置,使得当管状插头完全插入管状座子时,凸片可位于空隙处,旋转管状插头,凸片即可位于导轨后,防止双头插头松脱;在导管与管状座子相对接的一侧的导轨端面上,设置有止动小钉,用于凸片的止动,当凸片被管状插头带动旋转位于导轨之后时,止动小钉阻止凸片继续旋转;在连接插座的导管的端部设置有保护盖子,保护盖子的下方具有开口。
双头插头的管状插头的尾部还连接有尾管,尾管的长度设置为当双头插头插入连接插座时它的端部与连接插座的导管的保护盖子的端部相平,尾管的端部有一缺口,缺口与底座连接孔下方的缺口大小一致。在安装时,将该尾管的缺口和导管的缺口与底座上的缺口对齐,为连接电线预留拆装空间。
在所述底座的底面贴有橡胶片,可以用来防震、减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右视图;
图3是连接插座的零件图,其中:图3A是公接头示意图;图3B是管状座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C是公接头与管状座子的连接示意图;图3D是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E是保护盖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F是连接插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A正极插座10和负极插座11的分解图;
图4B是正极插座10的横切面图;
图4C是负极插座11的横切面图,
图5A~5I是双头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A、6B是双头插头的分解示意图;
图7A是双头插头与连接插座未相接前的横切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益云;李家建,未经陈益云;李家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72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