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咖啡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56901.7 | 申请日: | 2009-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3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陈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琦辉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振安创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5 | 代理人: | 王爱群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咖啡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咖啡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普通咖啡机构造是由储水器、单向阀、加热器、出水管路、洒水器、咖啡篮和咖啡杯组成。储水器内的水经加热器加热后膨胀,在单向阀的作用下通过出水管路,经洒水器冲洒到盛有咖啡的篮内,冲泡后的咖啡液最后流到咖啡杯内储盛。因储水器内的水位绐终高于加热器,加热器另一端(出水管路内)的水最初一段没加热就被压了出来,固水温比较低。若要喝较高温度的水需另借助于其它加热器。
针对这一缺点而进行改造,如中国专利局公布一份实用新型名称为:带煲开水的咖啡机,专利号是:200620067669.3,所述的结构是:包括外壳,储水器、加热器、出水管路及咖啡蓝,其所述出水管路设置有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分别经管路连接咖啡蓝的洒水器及发热盘。上述的结构还存在不足之处:煮咖啡或电加热成开水全靠人工看管,特别是切换水道时,必需采用人手切换,令使用不便和智能化程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结构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咖啡机,该结构具有使用方便和智能化优点。
本实用新型用以下方式实现的:包括主体内设置电路板、保温板和PTC加热器,主体上放置有玻璃杯,玻璃杯侧有杯手把,玻璃杯端口有漏斗,漏斗开口端盖有漏斗盖,玻璃杯侧有一中套,中套插置于主体上,其所述玻璃杯上方还设置有壶身、壶盖和手把,壶身底部有发热盘,发热盘的底面上有上连触器,与上连触器相配置在壶底盖上设有下连触器,在上、下连触器侧处有一电子阀,壶底盖上开通孔,通孔与漏斗盖相通。
所述壶底盖与漏斗盖之间有支架。
所述上连触器是带NTC电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通过按动电路板上的功能键来实施手动与智能控制,实现煮咖啡粉或煮红茶或煮绿茶或加热煮水,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和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咖啡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图4是控制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包括主体15内设置电路板16、保温板17和PTC加热器18,主体15上放置有玻璃杯13,玻璃杯13侧有杯手把14,玻璃杯13端口有漏斗12,漏斗12开口端盖有漏斗盖11,玻璃杯13侧有一中套4,中套4插置于主体15上,其所述玻璃杯13上方还设置有壶身2、壶盖1和手把3,壶身2底部有发热盘5,发热盘5的底面上有上连触器6,与上连触器6相配置在壶底盖9上设有下连触器8,在上、下连触器6、8侧处有一电子阀7,壶底盖9上开通孔,通孔与漏斗盖11相通。
所述壶底盖9与漏斗盖11之间有支架10。
所述上连触器6是带NTC电阻。
工作原理:
在步骤S101,接上电源;
在步骤S102,电路板16的显示器的背光亮,显示出“12:00”并以1HZ的频率闪烁,等待操作;此时可输入当前时间及功能设定,背光在停止输入后15秒后熄灭;产品在待机过程中如按任意键,背光会亮,再按相应键设定功能。
在步骤S103,往壶身2加注最大容积水,再往漏斗12内装好原料,如咖啡粉、红茶、绿茶;
在步骤S104,按电路板16的上PROG键来设定的程序;可选择手动进程,也可选择预约进程;可选择手动进程;
手动进程可分为:选择步骤S105,煮水或选择步骤S106,煮咖啡或选择步骤S107,煮红茶或选择步骤S108,煮绿茶;
如选择步骤S105,煮水,便进入步骤S109,按功能ON/OFF键,电路板16上显示器的指示灯亮绿灯,进入工作状态;再进入步骤S110,温控器跳开,NTC电路控制系统提供信号给PCB控制程序控制,指示灯熄灭,电子阀回复到关闭状态;
如选择步骤S106,煮咖啡或选择步骤S107,煮红茶或选择步骤S108,煮绿茶;都会进入步骤S111,按功能ON/OFF键,电路板16上显示器的指示灯亮绿灯,进入工作状态,再进入步骤S112,温控器20跳开NTC电路控制系提供信号给PCB控制程序控制,电子阀7开启,PTC加热器18开始保温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琦辉,未经陈琦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69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