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垃圾铲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4029.2 | 申请日: | 2009-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5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鲁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博 |
主分类号: | A47L13/52 | 分类号: | A47L13/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垃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铲,尤其是一种便于垃圾倒出的垃圾铲。
背景技术
目前,日常生活中人们打扫卫生时用垃圾铲铲完垃圾后会倒在家里的垃圾筒中,一般的垃圾铲在倒垃圾时因垃圾铲不能完全进入垃圾筒中容易使垃圾散落在垃圾桶外,其情况如图1所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便于垃圾倒出,而且不易散落的新型垃圾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它包括一底板及由一底板两侧边缘向上部延伸形成的拱形上盖本体,所述底板前部与上盖本体之间设有一开口作为垃圾入口,所述底板后部与上盖本体之间设有一活动盖体,所述活动盖体与上盖本体之间为可开合的活动连接结构,活动盖体打开形成一垃圾出口。
优选地,所述垃圾出口为平直出口。
优选地,所述垃圾出口设有二导向板,所述二导向板之间的空余开口为导向出口。
优选地,所述垃圾出口为弧形出口。
优选地,所述垃圾出口方向的上盖本体与底板之间的连接拐角处设有用于导向的二侧板。
优选地,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为铰链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垃圾铲把垃圾铲后部增加一个出口,让垃圾从出口倒出。出口部位设计成尖状可深入垃圾筒,从而有效地避免垃圾散落在垃圾筒外。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垃圾铲使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功能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它包括一方形底板1及由一底板两侧边缘向上部延伸形成的方拱形上盖本体2,所述底板1前部与上盖本体2之间设有一开口作为垃圾入口,所述底板1后部与上盖本体2之间设有一活动盖体3,所述活动盖体3与上盖1本体之间设有铰链4,活动盖体打开形成一垃圾出口。
为了更好的为垃圾到处做出引导,所述垃圾出口设有二导向板11,所述二导向板11之间的空余开口为导向出口.
由于方形底板的宽度通常还是要宽于垃圾桶的宽度,所以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第二实施例,如图3所示,在本第二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它包括一半椭圆形底板5及由一底板5两侧边缘向上部延伸形成的弧形拱状上盖本体6,所述底板5的平直边与上盖本体6之间设有一开口作为前部垃圾入口,所述底板5后部与上盖本体6之间设有一活动盖体7,所述活动盖体7与上盖5本体之间设有铰链8,活动盖体打开形成一垃圾出口。
本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垃圾出口方向的上盖本体6与底板5之间的连接拐角处设有用于导向的二侧板6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博,未经鲁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40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