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逆行急救插管导丝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3023.3 | 申请日: | 200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13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曹云飞;周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云飞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淑珍;廖继海 |
地址: | 510318广东省广州市海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行 急救 插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逆行急救插管导丝。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呼吸管理的确切方法,是麻醉和抢救危重病人时的一个重要措施。但临床上也会遇到由于发育畸形或疾病、创伤所引起的解剖变异而不能暴露声门的气管插管困难,而一旦气管插管困难或处理不当,则可导致严重缺氧和CO2蓄积,并直接威胁生命。解决方法之一为经环甲膜逆行引导急救气管插管。所谓逆行气管插管是相对常规气管插管而言,即先通过环甲膜韧带穿刺入气道内,将一根导丝经环甲膜送入气道,并向头侧方向推进,通过喉部和口咽部,直至可以经鼻或经口探及它的末端。然后用另一个空心的引导管从头侧的方向将导丝套入其内,再套入气管导管,并在导丝及引导管的引导下顺行插入气道内。由于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技术毋需采用喉镜显露声门和常规气管插管所需的特殊体位,故对于因头颈部创伤、颈关节炎、颞颌关节强直、牙关紧闭等所致的困难气管插管极为适用,尤其是对于颈椎损伤和其他气管插管方法已告失败的紧急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不需特殊设备和专门技巧也成了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技术的突出优点。
目前所用的导丝大多为超滑超硬导丝,导丝头端呈J型软头结构,导丝主体为硬质直型结构。J型软头结构(长3cm左右)不会损伤机体组织、且具有很好的导向性能,可保证导丝沿气管及咽喉腔内移动,并经鼻或经口引出。随后引导管和气管导管可顺着硬质直型导丝抵达环甲膜穿刺点附近,在抽出导丝的同时,顺势将引导管及气管导管推入气道内。但由于环甲膜穿刺点离声门口很近,使得这一步操作时,不仅需要拉紧导丝、并用力将引导管和气管导管顶向声门和气道前端,同时导丝的抽出与引导管及气管导管的送入需同步进行,否则容易导致引导管或气管导管移位或回弹,造成引导插管失败、甚至误入食管。现有的导丝在使用过程中难以解决这一技术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降低逆行引导气管插管的技术难度、并提高插管成功率的逆行急救插管导丝。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逆行急救插管导丝,包括一段超硬导丝,超硬导丝的一端是J型软头,其特征在于:超硬导丝的另一端设有一段软导丝。
进一步的,软导丝与超硬导丝的接合处为弯曲状。
进一步的,软导丝与超硬导丝相接的那一端呈U型。
进一步的,软导丝的长度为5~7cm。
进一步的,软导丝上设有刻度标记。
进一步的,超硬导丝上也设有刻度标记。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导丝尾端增设一段软导丝,其作用在于:引导管沿导丝抵达环甲膜穿刺点附近时,不必象既往的方法那样抽出导丝,而可将引导管和导丝一同推送入气道,使操作更为简便。软导丝不会损伤呼吸道黏膜组织,并且在操作完成后容易从引导管中被抽出。
尾端长5~7cm的软导丝可起到较好的牵制引导作用。
将尾端的软导丝与超硬导丝的接合处设计成弯曲状,更有利于将其拖引入气道内,且不会损伤呼吸道黏膜组织,在因引导管推进而被动带入气道的同时,弯曲状的软导丝的牵引也保证了引导管沿气道正前方内壁的推进,从而避免其在抽除导丝时移位或回弹滑出气道的可能行,并增加插管的成功率。
在软导丝上设置刻度标记,是为了标识何时将引导管及导丝尾端送入气道。
在硬导丝上设置刻度标记,是为了标识引导管的插入深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操作更简便。传统导丝引导法,在操作时需要拉紧导丝,并用力将引导管和气管导管顶向声门和气道前端,在抽出导丝及引导管的同时,顺势将气管导管推入气道内。而运用本导丝可将导丝和引导管一并推送入气道,然后再将气管导管导入气道内。
(2)减少组织损伤。无需在抽除导丝时用力将引导管和气管导管顶向声门和气道前端,从而避免局部组织结构的损伤。
(3)提高成功率。引导管在推进过程中,弯型软头结构起到了很好的牵制引导作用,保证了引导管沿气道正前方内壁的推进,从而避免其在抽除导丝时移位或回弹滑出气道的可能性,并增加插管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传统导丝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4是传统导丝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丝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导丝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
图中,1:硬导丝;2:J型软头;3:软导丝;4:刻度标记;5:刻度标记;6:引导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云飞,未经曹云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30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防带收带机构
- 下一篇:一种风口式紫外线空气净化消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