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水处理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2918.5 | 申请日: | 200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73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嗣梁;刘国余;杨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嗣梁 |
主分类号: | C02F1/32 | 分类号: | C02F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水 处理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中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中水即循环再利用的水,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循环水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水在洗车、喷洒绿地、冲洗厕所、冷却用水等领域已经有这广泛的应用,在家用的中水处理设备中,一般将人们的洗漱用水加以处理然后作为家居清洁用水,现有市面上的中水处理设备在中水处理过程中都忽略了对中水的消毒,由于污水通常是人们洗手或者刷牙后的水,其中不可避免的会带有大量的细菌,将未消毒的中水用于清洁无疑是扩大了细菌的污染面,对人体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在中水处理过程中能对中水进行消毒的中水处理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它包括一将污水处理为中水的过滤池,所述过滤池上设有污水入口,过滤池连接一存储中水的储水箱,所述储水箱设有储水箱中水出口,其改进在于:所述过滤池内包括对污水进行过滤的过滤网及对污水进行消毒的紫外线杀菌管。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下方设有设定水流通道的滤池支架,所述紫外线杀菌管设于滤池支架的水流通道上。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下方设有支撑过滤网的压簧,所述过滤池上设有一压臂,压臂下方设有一延迟报警器,所述延迟报警器连接一提示装置。
优选地,所述提示装置为报警器指示灯。
优选地,所述过滤池通过溢出污水管道连接一溢出污水槽,所述溢出污水槽通过溢出污水槽出口管连接下水道。
优选地,所述储水箱上设有用于释放消毒液的滴液器。
优选地,所述储水箱中水出口包括中水龙头和/或小型抽水器。
优选地,所述储水箱底部设有清洗出口管,所述清洗出口管上设有清洗出口管塞。
优选地,所述储水箱内设有探测水位的浮子,所述浮子连接一中水溢出报警器。
优选地,所述储水箱与溢出污水槽连通,所述溢出污水槽的入水口高度设于储水箱内中水的溢出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中水处理机不仅能够将污水过滤成中水,并能对过滤后的中水进行杀菌消毒,使人们在使用处理后的中水时不会传播细菌,保障了中水使用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功能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将污水处理为中水的过滤池1,所述过滤池1上设有污水入口,过滤池1连接一存储中水的储水箱23,所述储水箱23设有储水箱中水出口,所述过滤池1内包括对污水进行过滤的过滤网4及对污水进行消毒的紫外线杀菌管8。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4下方设有设定水流通道的滤池支架2,所述紫外线杀菌管8设于滤池支架2的水流通道上。
所述过滤网4下方设有支撑过滤网4的压簧5,所述过滤池1上设有一压臂,压臂下方设有一延迟报警器7,所述延迟报警器7连接一提示装置6。
本实施例中,所述提示装置6为报警器指示灯。
所述过滤池1通过溢出污水管道15连接一溢出污水槽16,所述溢出污水槽16通过溢出污水槽出口管17连接下水道。
所述储水箱23上设有用于释放消毒液的滴液器11。
所述储水箱23中水出口包括中水龙头20和/或小型抽水器14。
所述储水箱23底部设有清洗出口管18,所述清洗出口管18上设有清洗出口管塞19。
所述储水箱23内设有探测水位的浮子22,所述浮子22连接一中水溢出报警器21。
所述储水箱23与溢出污水槽16连通,所述溢出污水槽16的入水口高度设于储水箱23内中水的溢出高度。
在使用时,污水3进入中水处理机的过滤池1,并由过滤网4进行过滤,变成已过滤水10,然后经过滤池支架2所设定的流道,接受紫外线杀菌管8的照射杀菌,变成已被杀菌的过滤水9,流入储水箱23以备使用。污水3进入中水处理机的过滤池1,如果进水量太大,过滤池1装满了污水不能及时过滤下去时,污水3将通过溢出污水管道15流入溢出污水槽16并通过溢出污水槽出口管17排入下水道。
当污水3中的污物塞住了过滤网4无法进行过滤时,过滤池1中的污水就填满了过滤池1,压簧5被压缩,过滤池1的压臂就压到了延迟报警器7的开关,相隔了5分钟以后,延迟报警器7通过报警器指示灯6发出信号,提示使用者要更换过滤网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嗣梁,未经杨嗣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29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