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运转圆压平式印刷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1823.1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07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蔡炳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炳源 |
主分类号: | B41F3/20 | 分类号: | B41F3/20;B41F3/81;B41F3/8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南海智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国杰 |
地址: | 528200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转 压平 印刷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运转圆压平式印刷机。
背景技术:
常见的使用卷装材料的印刷机(如卫星式印刷机),承印材料是由印版滚筒与压印滚筒交接中间通过,所以承印材料在进行印刷的过程中是连续运动、完全没有间隙,所有印刷品的规格是由印版滚筒的周长来决定,规格不能随意改变。
间歇式轮转机的走纸方式是在印刷过程中,承印材料是跟随在两个滚筒之间同步同向走纸:当印版滚筒转至预先设定的回转位置时,承印材料马上反向回程,这样的走纸方式是来回往返运动,承印材料在运动中基本没有真正的间歇和足够的停留时间,所以这种印刷方式只可进行印刷,对印刷后的平板模切等工序不能同机同时进行。
另外,印刷机在印刷过程中,由于采用棘轮机构或连杆机构上油墨,和印版滚筒的来回印刷,需要驱动电机正反转或通过中间机构进行换向,在实际生产中很难达到高速高质量的印刷效果。
如果在承印材料处于运动时进行模切,那么模切必须采用滚筒模切刀,这种滚筒模切刀一是成本相当高昂,二是规格太多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印刷速度快、精度高、工作噪音低、操作灵活的运转圆压平式印刷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运转圆压平式印刷机,包括有印版滚筒、油墨辊、储墨筒、胶布平台、印刷台和拉料滚筒,其特征在于:印刷机上设置上下两对椭圆型轨道,上轨道设置油墨辊、储墨筒,储墨筒在上轨道的一端,且同上轨道的过渡圆同心,油墨辊设置在上轨道的机架上,机架与链条相连,印版滚筒设于下轨道上并沿下轨道运行,下轨道啮合有与轨道配合的椭圆型内齿环,印版滚筒、行星齿轮和两个滚轮均装于同一轴上,滚轮分别压在下轨道上,印版滚筒两端和链条相连,上下轨链轮输出轴上的链轮用链条相连,机体一侧设置驱动电机带动链条始终朝一个方向运转。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印刷速度快、精度高、工作噪音低、操作灵活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侧视图。
图3为印版滚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见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运转圆压平式印刷机,包括有印版滚筒2、油墨辊1、储墨筒5、胶布平台15、印刷台16和拉料滚筒9,印刷机上设置上下两对椭圆型轨道6、7,上轨道6设置油墨辊1、储墨筒5,储墨筒5在上轨道6的一端,且同上轨道6的过渡圆同心,油墨辊1设置在上轨道6的机架11上,机架11与链条相连,印版滚筒2设于下轨道7上并沿下轨道7运行,下轨道7啮合有与轨道配合的椭圆型内齿环12,印版滚筒2、行星齿轮17和两个滚轮18均装于同一轴上,滚轮18分别压在下轨道7上,印版滚筒2两端和链条4相连,上下轨链轮输出轴上的链轮13、14用链条相连,机体11一侧设置驱动电机8带动链条始终朝一个方向运转。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驱动电机带动链条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当油墨辊1滚过储墨筒5,把油墨滚压在油墨辊1上。当油墨辊1沿着轨道运行到胶布平台15的AB段上,所需的油墨转移到橡胶平台上。当油墨辊1离开的时候,印版滚筒运行到轨道上方胶布平台段与胶布平台压接,所需印刷油墨转移到印版滚筒上,再运转到下方的平直印刷CD段,和承印材料接触印刷。此时印刷材料静止,可进行模切等后续工艺。因为平直印刷CD段的长度和印版滚筒2的周长相等,所以当印版滚筒2运动到D点时,这次印刷过程结束并进入下一次印刷。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炳源,未经蔡炳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18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