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踏板式摩托车发动机的活塞润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50143.8 | 申请日: | 200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88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关超锋;王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04 | 分类号: | F01M1/04 |
代理公司: | 江门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剑明 |
地址: | 52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踏板 摩托车 发动机 活塞 润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尤其涉及一种踏板式摩托车发动机的活塞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摩托车发动机的活塞直接与燃烧室相连,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直接作用于活塞头部;同时,活塞在汽缸内作往复运动,与汽缸内壁摩擦也会产生很高的温度,需要不断润滑才能保证工作的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目前,踏板式摩托车发动机的活塞润滑,主要靠曲轴转动时带动润滑油飞溅到缸体孔内壁对活塞、缸体进行润滑。发动机起动后,曲轴逆时针方向旋转,被甩出的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首先被甩到气缸孔内壁的排气侧,再反溅到气缸孔内壁的进气侧。低速时,发动机转速和润滑油油压较低,飞溅到缸体孔内壁的润滑油油量少,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在活塞、缸体进气侧形成润滑油膜。通过试验得出,室温20℃、发动机转速2000rpm时,发动机运转45秒时活塞进气侧裙部才开始有润滑油。低温时,由于润滑油的粘度变大,上油时间会更慢。如果经常冬天低速、短途使用车辆,活塞进气侧常在润滑不良状况下工作,容易导致活塞、缸体、活塞环早期异常磨损,引起烧润滑油等故障。
另外,有些新开发的踏板式摩托车在箱体上增加了一个活塞喷嘴,润滑油泵输出的润滑油通过单独油路输送到活塞喷嘴向活塞底部喷油。试验确认,低速时,由于踏板车发动机润滑油泵的泵油压力较低,从活塞喷嘴处喷出的润滑油扬程很低,对缸体和活塞的润滑没有多大改善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有效地对活塞、缸体工作面进行润滑,有效地消除低速、低温时活塞和缸体间干磨现象的活塞润滑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踏板式摩托车发动机的活塞润滑结构,其包括曲轴箱,所述曲轴箱的缸体安装面上设置有油槽,油槽的一端与主油道相通,另一端与曲轴箱合箱面的出油口相通,所述活塞的缸套进气侧设置有与出油口位置相对的小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小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型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油口的二侧设置有挡油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由于油槽的一端与主油道相通,另一端与曲轴箱合箱面的出油口相通,所以主油道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油槽流到出油口处,并自动滴落到缸套的小孔内,从而使得润滑油进入缸套的内壁,该设计有效地对活塞、缸体工作面进行润滑,消除低速、低温时活塞和缸体间的干磨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一种踏板式摩托车发动机的活塞润滑结构,其包括曲轴箱1,所述曲轴箱1的缸体安装面上设置有油槽2,油槽2的一端与主油道3相通,另一端与曲轴箱1合箱面的出油口4相通,所述活塞的缸套5进气侧设置有与出油口4位置相对的小孔51,为了使得润滑油更为容易流入活塞的进气侧,所述小孔51为上大下小的锥型孔。
本实用新型的润滑原理是:由于油槽2的一端与主油道3相通,另一端与曲轴箱1合箱面的出油口4相通,所以主油道3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油槽2流到出油口4处,并自动滴落到缸套5的小孔51内,从而使得润滑油进入缸套5的内壁,该设计有效地对活塞、缸体工作面进行润滑,消除低速、低温时活塞和缸体间的干磨现象。经实验确认,在-10℃、发动机转速1500rpm时,起动后10秒钟,活塞裙部进气侧就布满了润滑油。
另外,由于发动机在低速、低温时,润滑油泵输出的润滑油流量少,润滑油的粘度大,从出油口4出来的润滑油,在润滑油粘度的吸附力作用下,润滑油将直接顺着箱体的内壁流入曲轴箱1中,为了保证出油口4出来的润滑油可以自由滴落到缸套5的小孔51内,于是在出油口4的二侧设置有挡油筋6。
本产品采用从出油口4出来的润滑油以自动滴落的方式进入缸套5的小孔51内,该方案结构实用,工艺简单,成本低,从而可以广泛应用于踏板式摩托车发动机的活塞润滑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01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