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烹饪蒸汽两用锅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8993.4 | 申请日: | 2009-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9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朱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兴军 |
主分类号: | F24B1/183 | 分类号: | F24B1/183;F24B1/19;F24B1/191;F22B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24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烹饪 蒸汽 两用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设备,尤其是一种烹饪、烧蒸汽同时两用的锅炉。
背景技术
本人在先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ZL02218704.9,公开了一种双灶头拔风式燃煤灶,它至少包括灶体、主灶、副灶、引风管,主灶贯通直立于灶体中,副灶立于主灶旁,引风管将主灶多余的热量和火焰引向副灶和灶体,加热副灶和热水箱。本人在先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ZL200410041046.4,公开了一种由燃煤灶、引风管、余热锅炉和拔风机串联而成的节能拔风式燃煤灶。该实用新型专利利用拔风的方式助燃,由于全程半封闭引风式工作,使空气在内吸式情况下流通,因此室内无灰尘,灶面清洁。又由于主炉燃煤,加热锅具,然后多余的火焰及热量从引风管引至余热锅炉,因此余热部分得以充分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该实用新型专利由于采用独立余热锅炉,不但降低了该灶具的生产技术难度,也使生产企业有了选用有压力容器生产资质企业合格成品的可能,使最终产品的安全性能得到了保证。然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上述两专利仍然存在两个缺陷:1、引风管和余热锅炉中的过风管比较容易积灰,影响热效率,清理也不方便;2、当主炉加热结束时,余热锅炉的加热也随之终止了,余热锅炉的利用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热效率更高、使用更方便、余热锅炉利用率高的烹饪蒸汽两用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烹饪蒸汽两用锅炉,它包括炉灶和余热锅炉;炉灶包括主炉、副炉及保温夹套,主炉和副炉并列设置,之间由过火管联接,保温夹套环设在主炉和副炉侧壁外;其特征在于:副炉膛口上方设置余热锅炉;余热锅炉包括烟道和水箱,水箱环烟道侧壁设置,烟道内设有若干过水管,过水管与水箱相通,烟道底部设有底栅,余热锅炉侧壁底部设有一个与烟道相通的炉门,水箱上至少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压力表、水位计、蒸汽阀和安全阀。
主炉由燃烧膛和灰膛组成,燃烧膛在上,灰膛在下,之间设有炉条,在燃烧膛与过火管的联接处设有一面挡火墙;副炉是一个灰膛;主炉的填料炉门、清灰炉门以及副炉的清灰炉门设置在炉灶侧壁上,并与炉膛相通。
所述主炉与鼓风机通过风管联接。
所述保温夹套为保温水箱,保温水箱至少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出气口。
所述保温夹套由保温填料和包裹在保温填料外的外壳组成。
所述余热锅炉与副炉灶面采用法兰联接。
所述余热锅炉顶部联接拔风机构,拔风机构由“Y”型拔风管、环设于拔风管根部的水箱、盘于水箱内的蒸汽管组成,在拔风管的直管上岔内设有风门,拔风管的岔管与拔风机联接,岔管上设有风门,拔风机构水箱至少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出气口,蒸汽管头部设有进气开关,与余热锅炉蒸汽阀联接。
所述保温水箱、余热锅炉水箱、拔风机构水箱可独立使用,也可根据客户需要进行并联或串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该实用新型利用拔风的方式助燃,由于全程半封闭引风式工作,使空气在内吸式情况下流通,因此室内无灰尘,灶面清洁。2、由于主炉燃烧加热锅具,然后多余的火焰及热量从过火管引至余热锅炉,因此余热部分得以充分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热效率高。3、烟道和拔风管大都处于垂直状态,不容易积灰,清理方便,热效率也更高。4、由于烟道底部设有底栅,余热锅炉侧壁底部设有一个与烟道相通的炉门,因此当主炉加热结束时,余热锅炉仍可独立加热,余热锅炉的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拔风机构剖示图。
图中:1、炉灶,2、4、37、出水管,3、7、34进水管,5、12、13、14、炉门,6、余热锅炉,8、安全阀,9、水位计,10、压力表,11、蒸汽阀,15、29、出气口,16、鼓气机,17、保温夹套,18、38、炉条,19、余热锅炉水箱,20、21、过水管,22、烟道,23、过火管,24、燃烧膛,25、灰膛,26、副炉,27、35、进气开关,28、蒸汽管,30、拔风管,31、32、风门,33、拔风机,36、拔风机构水箱,39、挡火墙。
具体实施方式
燃煤烹饪蒸汽两用锅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兴军,未经朱兴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89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