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压密注浆的注浆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7688.3 | 申请日: | 2009-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7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程月红;陈赟;牛洁雯;王国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2 | 分类号: | E02D3/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压密注浆 注浆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浆喷头,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压密注浆的注浆头,属于桩基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难度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也成为社会大众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据统计调查,世界各国的各种工程事故中,因地基问题造成的工程事故的比例最大,这突显出地基与建筑物的密切关系。为了提高地基的强度,需要对地基进行防渗加固处理。
在对地基进行防渗加固处理时,常常采用或者配合使用压密注浆的施工方式。现有的注浆头参见附图1所示,主要包括钻杆1和钻头2,所述钻杆的下端设有一个限位销3,钻头顶部设有钢环4,钻头通过钢环挂在限位销上。使用时,当钻杆被打入土体时,钻头端部与杆体处于相互挤压状态,而当注浆时,两者在压力的作用下被浆液冲开,浆液即可从杆体流入需要加固或防渗的土体中,起到将土体均匀加固或防渗的作用。
然而,采用上述结构的注浆头进行施工时,浆液可以从钻杆底部向四周流出,即片状出浆,跑浆问题严重,特别是对于砂土、粉土及人工填土地基而言,跑浆问题特别突出,大大影响了注浆效果,同时水泥浆的使用量浪费过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压密注浆的注浆头,以将注浆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防止跑浆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压密注浆的注浆头,包括中空的钻杆和设置于钻杆一端的钻头,所述钻杆的一侧设有至少3个喷射孔,所述喷射孔相对钻头从近到远间隔排列,在所述钻杆外壁上对应于各个喷射孔的位置设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喷射孔的直径,各喷射孔的出口位于所述凹槽内。
上文中,所述钻杆是内部具有通孔的中空管结构,所述喷射孔与通孔连通,以使得浆料依次通过钻杆通孔、喷射孔排出。所述喷射孔从上到下大致呈直线排列,且位于钻杆的一侧,因而能限定区域注浆,形成防渗帷幕,减小了浆料偏漏,从而有效的控制了跑浆问题;各喷射孔的上下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也可以将喷射孔设置成一二一的上下排列方式。所述环形凹槽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喷射孔的堵塞,在实际使用时,在凹槽内设置一个橡胶圈包裹着喷射孔,防止在钻杆打入地下的过程中土体堵塞喷射孔,注浆时,随着注浆压力的增加,浆料会冲破橡胶圈流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射孔的孔径在5~9mm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射孔的内径从钻杆内壁至钻杆外壁逐渐增大,形成扩散状结构。因而在注浆时增加扩散面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射孔的内径在钻杆内壁处为5毫米至7毫米,在钻杆外壁处为7毫米至9毫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射孔相对钻头从近到远成组排列,每组位于同一环状位置处,每组喷射孔为1~3个,相邻各组喷射孔的组间间距相等,为40毫米至80毫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钻杆上的各组喷射孔均位于相对钻杆截面中扇形角不大于90度的同一扇形面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钻杆和钻头螺纹连接。即可以在钻杆的底部设置外螺纹,钻头设置配合的内螺纹,便于加工制造。
所述钻杆的顶部还设有内螺纹,以方便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在钻杆的一侧设置了从上到下均匀排列的喷射孔,注浆时将喷射孔朝着需要注浆的方向,因而限定了区域注浆,形成防渗帷幕,减小了浆料偏漏,从而有效的控制了跑浆问题,不仅节约了浆料,而且具有良好的注浆效果。
2.本实用新型在各个喷射孔的位置设置了环形的凹槽,使各喷射孔位于所述凹槽内,在实际使用时可在凹槽内设置一个橡胶圈包裹着喷射孔,因为防止在钻杆打入地下的过程中土体堵塞喷射孔,具有实际意义。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背景技术中注浆头的剖视图;
附图2是背景技术中注浆头的又一剖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附图5是图4的A部放大图。
其中:1、钻杆;2、钻头;3、限位销;4、钢环;5、喷射孔;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76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杆式柴油打桩锤滚轮式导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炉煤气管线防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