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蓝藻收集打捞分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6765.3 | 申请日: | 200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025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凌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凌玲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江苏省昆山市前***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藻 收集 打捞 分离 装置 | ||
1、一种蓝藻收集打捞分离装置,安装于河道入水口,包括不锈钢滤网(2)、吸蓝藻的潜水污水泵(6)和气泡产生装置(3),其特征在于,该不锈钢滤网(2)面向水流方向呈倒V型,该不锈钢滤网两侧边分别连结河道两边界,且底部向外翻折成为挡板(1),该潜水污水泵的吸水口位于该不锈钢滤网侧部,且上方安装下吸式吸头(7),该气泡产生装置(3)安装于近邻不锈钢滤网(2)侧边的河道上游,且底部与该挡板(1)齐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藻收集打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不锈钢滤网(2)上端露出水面,顶角不大于60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蓝藻收集打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不锈钢滤网(2)两侧采用200目不锈钢滤网,而中间采用150目不锈钢滤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藻收集打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不锈钢滤网(2)之挡板(1)置于至少水体深度的二分之一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藻收集打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不锈钢滤网(2)位于水面以下30厘米部位向外翻折成挡板(1),翻折角为90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藻收集打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不锈钢滤网两侧各安装一个该潜水污水泵(6),且每个潜水污水泵的上方各安装一个下吸式吸头(7)。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蓝藻收集打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吸式吸头(7)为可拆卸式,该下吸式吸头(7)的中心设有扰流片。
8、如权利要求1、2、4、5或6所述的一种蓝藻收集打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潜水污水泵(6)同时连通两个垂直放置的网箱(10)顶部,每个网箱(10)设有进水口阀门,该网箱环周和底部为不锈钢滤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蓝藻收集打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网箱环周上部采用150目不锈钢滤网,而环周下部和底部采用200目不锈钢滤网。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蓝藻收集打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网箱(10)中间设有便于分离蓝藻的缓冲板(11),该缓冲板(11)具有网状孔,且与网箱环周具有空隙,该网箱(10)底部为倾斜式,且有可开启的活动门。
11、如权利要求1、2、4、5或6所述的一种蓝藻收集打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吸式吸头的口部周长与蓝藻的厚度和潜水污水泵的流量,满足公式:Q=m0×B×(2g)0 5×H1.5(m3/s),其中,H为堰上水头,m0为流量系数,m0=0.4034+0.0534×H/a+1/(1610×H-4.5),Q为水泵流量,B为下吸式吸头口部周长,g为重力加速度,a为堰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凌玲,未经张凌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676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U盘
- 下一篇:一种物体的导体、绝缘体实验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