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闸阀的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46582.1 | 申请日: | 200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087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纽威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30 | 分类号: | F16K3/30;F16K3/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9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闸阀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的密封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闸阀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闸阀主要用于流体或气体管道传输,阻断流体或气体以便于维护、检修或施工。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闸阀有的需要工作于高温、高压场合,有的需要工作于强酸、强碱场合,因此,为了保证流体可靠地被阻断,闸阀的密封结构是尤为重要的。
现有的闸阀主要包括阀体、设于阀体内的座圈、闸板、阀杆和手柄,所述阀杆的一端与所述手柄连接,另一端与闸板连接;利用闸板的上下位移来控制阀门的启闭;当闸阀打开时,流体依次通过阀体的入口、座圈实现导通,闸阀关闭时,是利用闸板关闭座圈的通道来实现的,因此,闸阀的密封结构主要有2处:一是闸板和座圈的密封结构,二是座圈与阀体的密封结构。其中,闸板和座圈的密封结构研究得很多,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关于座圈与阀体的密封结构研究得较少,人们往往忽略了此处密封的重要性,而此处的泄漏一样会造成闸阀的失效,因而同样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闸阀的密封结构,以提高闸阀的密封性,防止泄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闸阀的密封结构,所述闸阀主要由阀体、设于阀体内的座圈、闸板、阀杆和手柄构成,在所述座圈外环面和阀体内环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有环槽,所述环槽位于座圈和阀体的接触面处,由此构成所述用于闸阀的密封结构。
上文中,所述在所述座圈外环面和阀体内环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有环槽,是指在上述二个环面中的任意一个设置环槽,或者二个环面上均设置环槽,在后者的情况下,两个环槽可以上下重叠,也可以相互错开。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槽位于座圈外环面上,环槽中心与座圈端面的距离为1~4mm。
与之相应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环槽位于阀体内环面上,环槽中心与座圈孔口的距离为1~4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槽的横截面为V形、U形、梯形或弧形。
本实用新型同时请求保护一种闸阀,包括阀体、设于阀体内的座圈、闸板、阀杆和手柄构成,在所述座圈外环面和阀体内环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有环槽,所述环槽位于座圈和阀体的接触面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闸阀的制作过程中,必须经过一个涨圈工序,即在座圈和闸板试配合格后,需要将座圈固定在阀体中,通过用工装涨大座圈尾部使其变形,将座圈尾部和阀体贴紧从而达到密封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在座圈外环面和阀体内环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了环槽,在受到同样的涨紧力时,阀体座圈孔尾部与座圈尾部的接触区域会产生较大的压强,使座圈尾部和阀体座圈孔口区域完全贴合,把座圈充分固定在阀体中。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座圈外环面和阀体内环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了环槽,使闸阀的座圈尾部在在涨圈工序中受力向外涨开,在受到同样的涨紧力时,阀体座圈孔尾部与座圈尾部的接触区域会产生较大的压强,使座圈尾部和阀体座圈孔口区域完全贴合,达到很好的密封效果,试验证明,采用本结构的闸阀的密封试验合格率达到90%以上。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较低,有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闸阀的半剖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阀体的半剖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6是与图3相应的变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座圈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图7的B部放大图;
图9~11是与图8相应的变换图。
其中:1、阀体;2、座圈;3、闸板;4、阀杆;5、手柄;6、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6所示,一种闸阀,包括阀体1、设于阀体内的座圈2、闸板3、阀杆4和手柄5,在所述座圈2外环面和阀体1内环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有环槽6,所述环槽6位于座圈和阀体的接触面处,由此构成用于闸阀的密封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槽6位于阀体1内环面上,环槽中心与座圈孔口的距离为1~4mm。所述环槽6的横截面为V形、U形、梯形或弧形,分别如图3~6所示,槽口宽为0.5~5mm,槽深为0.5~5mm,角度为15°~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纽威阀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纽威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65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材加工设备送线装置
- 下一篇:一体机的抖动理齐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