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通道高效水冷交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5146.2 | 申请日: | 200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742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谈士权;龚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福曼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112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高效 水冷 交换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处理器的水冷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通道高效水冷交换器。
(二)背景技术
目前的计算机处理器水冷冷却交换器,是在一块紫铜板上加工出流水的水道,该紫铜板与发热零件接触,其在有效面积内,水道内散热面积有限,热交换效果不好。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通道高效水冷交换器,其热交换效果好。
一种微通道高效水冷交换器,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底板、盖板、进水口、出水口,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底板上部,所述盖板上装有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心部分为散热片区,其为多片薄片散热片组合而成,所述散热片区的上、下两侧为平板,分流组件覆盖于所述散热片区,所述分流组件将所述底板、盖板所形成的空腔分隔为进液区、冷却区、排液区,所述分流组件与其下部所述多片薄片散热片所形成的空间区域为冷却区,所述进液区连通所述冷却区,所述冷却区连通所述排液区,所述进液区、所述排液区被所述分流组件隔开。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多片薄片散热片通过精密金属切削工艺加工而成,所述多片薄片散热片横向布置;所述分流组件具体包括分流板、隔离铜丝,所述分流板中部开有水流出口,所述分流板左右两侧开有水流入口,所述进液区通过所述水流入口连通所述冷却区,所述冷却区通过所述水流出口连通所述排热区,所述水流出口的分流板被三包围结构的隔离铜丝包裹,所述隔离铜丝的通路一侧连通所述排液区,所述盖板贴装于所述隔离铜丝上表面;所述进水口安装于所述盖板的进液区一侧,所述出水口安装于所述盖板的排液区一侧;所述底板四周与所述盖板通过钎焊连接;所述盖板顶面中部钎焊有安装螺母,所述安装螺母连接支撑件。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水冷系统,由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心部分为散热片区,其为多片薄片散热片组合而成,所述散热片区的上、下两侧为平板,分流组件覆盖于所述散热片区,所述分流组件将所述底板、盖板所形成的空腔分隔为进液区、冷却区、排液区,所述分流组件与其下部所述多片薄片散热片所形成的空间区域为冷却区,所述进液区连通所述冷却区,所述冷却区连通所述排液区,所述进液区、所述排液区被所述分流组件隔开,其冷却液通过进液区进入冷却区后,由于所述分流组件与其下部所述多片薄片散热片所形成的空间区域为冷却区,多片薄片散热片之间所形成的散热面积比原来仅在一块紫铜板上加工出流水的水道大大增加,其热交换效果好。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流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图3、图4,其包括底板1、盖板4、进水口7、出水口6,盖板4覆盖于底板1上部,盖板4上装有进水口7、出水口6,底板1上表面中心部分为散热片区8,其为多片薄片散热片9组合而成,散热片区8的上、下两侧为平板10、11,分流组件覆盖于散热片区8,分流组件将底板1、盖板4所形成的空腔分隔为进液区、冷却区、排液区,分流组件与其下部多片薄片散热片9所形成的空间区域为冷却区,进液区连通冷却区,冷却区连通排液区,进液区、排液区被分流组件隔开。多片薄片散热片9通过精密金属切削工艺加工而成,多片薄片散热片9横向布置;分流组件具体包括分流板2、隔离铜丝3,分流板2中部开有水流出口12,分流板2左右两侧开有水流入口13、14,进液区通过水流入口13、14连通冷却区,冷却区通过水流出口12连通排热区,水流出口12的分流板2被三包围结构的隔离铜丝3包裹,隔离铜丝3的通路一侧连通排液区,盖板4贴装于隔离铜丝3上表面;进水口7安装于盖板4的进液区一侧,出水口6安装于盖板4的排液区一侧;底板1四周与盖板4通过钎焊连接;盖板4顶面中部钎焊有安装螺母5,安装螺母5连接支撑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福曼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福曼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51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源装置及嵌入式计算机
- 下一篇:冷阴极螺旋灯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