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沥青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5110.4 | 申请日: | 200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662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冯海赓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海赓 |
主分类号: | E01C23/06 | 分类号: | E01C23/0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31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沥青路面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的设备,具体是一种沥青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国内的各种道路基本上都是沥青道路,沥青路面材料是由熔融沥青和一定大小的石子搅拌混合而成,然后压实而成沥青道路,沥青道路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在使用一定年限后,需要维修或重新铺设,由此产生的沥青路面废料就需要进行处理,现有的处理方式大多是将废料粉碎再加热,重新混在新石料中搅拌再利用,但是这样会损坏沥青的物理性能,导致铺设后的路面质量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处理废料、加热均匀、回收彻底且回收后沥青物化性能稳定的沥青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所述沥青回收装置包括设有回收室的机架,机架上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集油装置、热量分散器;所述第一输送机的第一从动滚筒安装于回收室外,其前上方安装进料斗,第一主动滚筒安装于回收室内,其前方的回收室内壁上安装有挡渣器,所述第二输送机的第二主动滚筒安装在回收室内,位于第一主动滚筒前下方,第二从动滚筒安装于回收室外,其正下方设有落料箱,第二输送机与第一输送机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热量分散器下方为布风道。
所述的第一主动滚筒、第二主动滚筒、第一从动滚筒、第二从动滚筒都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在机架上,滚筒两端设有齿轮,其上套装链条,啮合传动;环形输料网套在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上,所述链条靠近环形输料网侧凸设有定位凸块,环形输料网上对应凹设有定位凹孔,二者相互配合传动。
所述集油装置包括一定数量的盖板,一定数量的集油箱和油管,所述盖板位于集油箱与回收室壁或相邻集油箱之间间隙的上方,盖板宽度大于间隙宽度,集油箱内装有网板,集油箱两端开有与油管连通的出油孔,油管出口端装有沥青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布风道入口端设有鼓风机,末端设有引风机和除尘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输送机的第一主动滚筒和第一从动滚筒之间设有一定数量的支撑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输送机的第二主动滚筒和第二从动滚筒之间设有一定数量的支撑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为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沥青回收装置能高效彻底地回收沥青路面废料中的沥青油,实现了资源再利用;通过高温气体均匀加热,克服了火烟加热会破坏沥青物化性能的缺点,回收的沥青油物化性能稳定;可用于沥青软包装脱袋和桶装沥青脱桶,也可单独烘干石料、筛分石子,用途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筒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机架、2-回收室、3-第一输送机、4-第一主动滚筒、5-挡渣器、6-第二主动滚筒、7-盖板、8-网板、9-集油箱、10-油管、11-鼓风机、12-布风道、13-热量分散器、14-除尘器、15-引风机、16-出油孔、17-沥青泵、18-第二输送机、19-落料箱、20-第二从动滚筒、21-第一从动滚筒、22-进料斗、23-支撑辊、24-轴承组件、25-环形输料网、26-齿轮、27-链条、28-定位凸块、29-定位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的沥青回收装置包括设有回收室2的机架1,机架1上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第一输送机3、第二输送机18、集油装置、热量分散器13;所述第一输送机3的第一从动滚筒21安装于回收室2外,其前上方安装进料斗22,第一主动滚筒4安装于回收室2内,其前方的回收室2内壁上安装有挡渣器5,所述第二输送机18的第二主动滚筒6安装在回收室2内,位于第一主动滚筒4前下方,第二从动滚筒20安装于回收室2外,其正下方设有落料箱19,第二输送机18与第一输送机3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热量分散器13下方为布风道12。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第一主动滚筒4、第二主动滚筒6、第一从动滚筒20、第二从动滚筒21都通过轴承组件24安装在机架1上,滚筒两端设有齿轮26,其上套装链条27,啮合传动;环形输料网25套在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上,所述链条27靠近环形输料网24侧凸设有定位凸块28,环形输料网25上对应凹设有定位凹孔29,二者相互配合传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海赓,未经冯海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51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