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向拉紧式同轴电缆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42616.X | 申请日: | 200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782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曹国胜;李旭;洪爱民;陈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中广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05 | 分类号: | H01R9/05;H01R24/02;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沈良菊 |
地址: | 225108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向 拉紧 同轴电缆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连接装置,属于电缆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主要由活动接头、中间连接管和外套管组成,中间连接管首设有一凸台,其中部为缩径段,尾端为锥形头,活动接头从中间连接管的锥形头端套在中间连接管上,外套管过赢配合套在中间连接管上靠近活动接头位置,外套管尾端与中间连接管之间留有环形间隙;该同轴电缆连接器使用时,将同轴电缆的外护套、屏蔽层和绝缘层相继截去一部分,露出芯线导体,使同轴电缆的端头由内向外呈阶梯形分布,将芯线导体连同绝缘层一起从锥形头端轴向插入中间连接管内,芯线导体可从活动接头内伸出,屏蔽层和外护套套在中间连接管外,并基本可以将外套管和中间连接管之间的环形间隙填满,此时,以专用工具径向挤压外套管,使其局部变形,将绝缘层和屏蔽层压紧在中间连接管外,即完成了该同轴电缆连接器与同轴电缆的连接,此后,可以通过活动接头将该同轴电缆与其他同轴电缆或电器设备的射频端子相连。该同轴电缆连接器具有连接方便的优点,但也有其固有的不足:主要在于通过挤压使外套管变形,在外套管和中间连接管之间的环形间隙变得不均匀,不能保证屏蔽层的一周均能和中间连接管接触良好,导致屏蔽不良,信号损耗大,传递不稳定,易受干扰,同时,其需要借助专用工具才能压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克服上述缺陷的同轴电缆连接器,使其连接牢固,屏蔽良好,无需专用工具即能快速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轴向拉紧式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活动接头,所述活动接头活动连接在管状外壳的上端,外壳由两级台阶过渡的外壳大径段、外壳中径段和外壳小径段一体组成,外壳内设有可上下活动的衬管,衬管内径与同轴电缆的绝缘层相适配,衬管由衬管大径段和衬管小径段一体组成,衬管大径段配合设置在外壳大径段内,衬管小径段穿过外壳中径段伸入外壳小径段内,外壳小径段与衬管小径段之间的间隙小于同轴电缆的绝缘层和屏蔽层厚度之和。
该装置使用时,将同轴电缆端头环形切开,使其由内向外呈阶梯形分布,将芯线导体连同绝缘层一起从下向上轴向插入衬管内,芯线导体从活动接头上端伸出,同时衬管向上运动,脱离小径段,使屏蔽层和外护套可顺利套在衬管小径段外,此时,轴向向下牵拉同轴电缆,衬管小径段和外壳小径段协同作用,将屏蔽层和外护套挤紧在衬管外表面;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该技术方案使衬管和屏蔽层连接良好,使信号传递更加稳定;其连接方便,不需要专用工具,可以快速连接安装。该装置能可靠用于同轴电缆的连接固定。
为方便屏蔽层和外护套套装在衬管的小径段外,所述衬管小径段下端呈锥形收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衬管大径段的下台阶端面上设有轴向向上延伸的环槽。连接时,将外护套直接插入到环槽内,可以增加连接强度,在轴向牵拉同轴电缆时,外护套会局部变形塞满环槽和外壳中径段,能使得同轴电缆更好地被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同轴电缆插入衬管后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同轴电缆固定连接后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101外壳小径段,102外壳中径段,103外壳大径段,2活动接头,301衬管大径段,302衬管小径段,303环槽,4芯线导体,5绝缘层,6屏蔽层,7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为轴向拉紧式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活动接头2,所述活动接头2活动连接在管状外壳1的上端,外壳1由两级台阶过渡的外壳大径段103、外壳中径段102和外壳小径段101一体组成,外壳1内设有可上下活动的衬管,衬管内径与同轴电缆的绝缘层5相适配,衬管由衬管大径段301和衬管小径段302一体组成,衬管大径段301配合设置在外壳大径段103内,衬管小径段302穿过外壳中径段102伸入外壳小径段101内,外壳小径段101与衬管小径段302之间的间隙小于同轴电缆的绝缘层5和屏蔽层6厚度之和;衬管小径段302下端呈锥形收缩;衬管大径段301的下台阶端面上设有轴向向上延伸的环槽303。
使用时,将同轴电缆端头环形切开,使其由内向外呈阶梯形分布,将同轴电缆的芯线导体4连同绝缘层5一起从下向上轴向插入衬管内,芯线导体4从活动接头2上端伸出,同时衬管向上运动,脱离小径段,使屏蔽层6和外护套7可顺利套在衬管小径段302外,此时,轴向向下牵拉同轴电缆,衬管小径段302和外壳小径段101协同作用,将屏蔽层6和外护套7挤紧在衬管外表面;继续牵拉同轴电缆,衬管继续下行,挤压外护套7使其变形塞满环槽303和外壳中径段1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中广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中广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26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塑机电脑操作盒的安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能环保的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