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皮肤斑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42013.X | 申请日: | 200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59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何韶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韶衡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0029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肤 试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测试装置,尤其是一种医用皮肤测试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过敏性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高达世界人口的30%以上,且仍呈上升趋势。对于皮肤过敏,临床多采用抗组织胺类药物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虽能抑制组织胺释放量,但作用也很有限,对许多过敏症状不起效用,还会产生一些令人昏昏欲睡和头脑迟钝的副作用。最有效的措施是通过皮肤测试寻找出过敏诱发因子,避免再接触这种物质。用皮肤斑试器测定接触性皮炎致病因子和过敏原(包括接触、气传、食入性的过敏原)是目前临床上普遍的最有效、方便和价廉的无创性检查手段。一般是将含有诊断试剂的铝质斑试器贴在固定胶带上,粘附于测试部位。铝容易与某些化学试剂起反应,并且斑试器为单个放置,使用时,需要将含有不同化学试剂的多个斑试器一一贴在病人的皮肤上,过程繁琐,单个的设计也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和质量控制。进口的斑试器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材料,虽然解决了斑试器与化学试剂产生反应的问题,但是斑试器彼此之间无连接,每个斑试器为平面设计,容易导致诊断试剂尤其是液体试剂溢出,影响试验的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皮肤斑试器的结构缺陷,提出一种无溢液、使用方便的皮肤斑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皮肤斑试装置,包括斑试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斑试器之间由连接件相互连接;所述斑试器的边沿高于斑试器中部,形成中凹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斑试器之间通过连接件串联连接,尤其是所述斑试器与连接件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皮肤斑试装置的斑试器采用聚丙烯(PP)和/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原材料,并通过连接件将数个斑试器串联固定,其有益效果是:材料不易与化学试剂发生反应,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多个斑试器串联,可以一次性完成斑试器的粘贴工作;同时,斑试器的外沿凸状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液态试剂外溢,方便检测的同时也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皮肤斑试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两组斑试器1和连接件2。五个斑试器1之间通过连接件2相互串联连接,成为一组。斑试器1的结构如图2所示,斑试器1的边沿5高于斑试器的中部表面4,形成中凹结构,因此可以避免液体试剂的外溢。本实施例中,斑试器1之间不仅由连接件2串联,并且斑试器1与连接件2成一体结构,这样一体的设计适合规模化的生产,有利于质量控制。
本实施例中的斑试器1采用聚丙烯(PP)和/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原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是:材料不易与化学试剂发生反应,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使用时,按照需要选择一组或是两组斑试器,将其贴附在胶纸3上,然后将诊断试剂分别加入各斑试器内,直接贴于受试者的皮肤,在规定时间内查结果。实践证明,采用本实施例后,一次可进行多种试剂的检测,方便易行,且材料不会与试剂发生反应,更不会出现液体试剂外溢的现象,提高了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韶衡,未经何韶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20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排气盖
- 下一篇:多功能组合式便携环保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