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炉灶防空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40682.3 | 申请日: | 200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288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润龙 |
主分类号: | F24C3/12 | 分类号: | F24C3/12;F24C5/16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10012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灶 防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尤其涉及一种防炉灶空烧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节能已成为当前许多国家正在不断解决的问题。环顾我们日常生活,能源浪费的情况还是十分普遍的,如饭店食堂在炒一些菜肴时,常常要使炒锅短时间离开炉灶,而现有的炉灶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不断地点火和关闭,因而常常出现空烧现象。不要小瞧这短暂的空烧,其积累起来燃烧掉的燃料是十分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饮食行业空烧掉的燃料占该行业总消费燃料的40~60%,全国几千万个炉灶每天浪费的燃料是个惊人的数字。所以,解决空烧问题是饮食行业节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正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防炉灶空烧的节能炉灶节。通过控制电磁阀来控制燃气的排出以达到防空烧的目的,采用的控制机构有红外感应、弹簧推动,跷跷板结构带动等,但因为厨房环境往往是高温、高湿、高油烟等,上述的防炉灶空烧装置都存在可靠性与寿命较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使用可靠、耐用一种防炉灶空烧的装置,它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安装在炉灶上,包括传动杆、传动绳、杆架、滑轮、滑轮架、平衡锤、磁钢和电磁感应器,所述滑轮架固定在炉灶的对应位置上,电磁感应器固定在滑轮架下侧,两滑轮对称安装在滑轮架上,两传动绳分别环绕在一滑轮上端,其一端连接平衡锤,一端穿过滑轮架上的孔与置于滑轮架下方的杆架的一端连接,传动杆受压时杆架下移,磁钢至少下移至电磁感应器的位置,传动杆上的压力消失时,平衡锤下移,带动杆架上移,磁钢远离电磁感应器。
进一步的设计是电磁感应器连接在滑轮架下侧的安装侧板上。
进一步的设计是传动杆穿接在导向套中,可沿该导向套上下移动,导向套穿接在固定于炉灶的固定板上,并由螺母紧固于该固定板。
进一步的设计是炉灶是燃气炉灶或燃油炉灶。
更进一步的设计是在导向套上端套接一活动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用耐热的钢材制成活动帽、导向套有效地保护了传动杆,使之不易变形、传导可靠,克服了用电子元器件传导在高温、潮湿、油烟环境下运动不可靠的缺陷;2)利用滑轮机构摩擦力小的特点,使传动稳定,复位准确、且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锅体未置于炉灶上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动帽,2导向套,3固定板,4滑轮,5电磁感应器,6传动杆,7磁钢,8传动绳,9平衡锤,10滑轮罩,11杆架,12侧板,13滑轮架,20炉灶的灶体,21锅体,30主控盒,31点火器,32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及其优点做进一步说明。
对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主要由传动杆6、磁钢7、传动绳8、杆架11、滑轮4、滑轮架13、电磁感应器7和平衡锤9组成。滑轮架13固定在炉灶的灶体20上。杆架置于滑轮架13的下侧,其中心处设有孔。一对滑轮4对称铰接在滑轮架13上,在其外侧罩盖滑轮罩10,以达到防尘防油烟作用。两传动绳8分别绕接在一滑轮4上,每一传动绳8的一端连接在杆架11的对应端,其另一端穿过滑轮架13上的孔连接在平衡锤9上。传动杆6穿过上述杆架11中心处的孔,并于之紧配连接,传动杆6下端连接磁钢7。传动杆6的上部穿接在导向套2中,可沿该导向套2上下移动。导向套2上设有螺纹,它穿过固板3,并由两螺母14紧固于该固定板3上。固定板3固定于对应的炉灶灶体20上。导向套2的上端套接一活动帽1,传动杆6的上端触接活动帽1的顶部。活动帽1及导向套2用耐热钢制成,对传动杆6起到较好的隔热、防尘、防油烟作用。
电磁感应器5通过导线连接主控盒30,炉灶上的点火器31及电磁阀32通过导线与主控盒30连接。电磁感应器5安装在滑轮架下侧的安装侧板12上,在传动杆6不受压时,电磁感应器5处于磁钢7的下侧位置,传动杆6受压时,磁钢7至少下移至电磁感应器5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防炉灶空烧的传动机构在工作时:
当炒锅21不压在在传动杆6上时,即传动杆6不受压,传动杆6及杆架11与平衡锤9处于平衡状态,磁钢7处于平衡位置。此时,磁钢处于电磁感应器的上侧位置。电磁感应器5不能感应到磁钢7的磁信号,则主控盒不能接收到使电磁阀32打开的信号,燃料不能喷出,则点火器31也不能点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润龙,未经张润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06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