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感应器专用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9412.0 | 申请日: | 2009-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774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蒋川良;潘飞雄;史建伟;张林锐;石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兴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3/4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4251江苏省宜兴市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器 专用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精密仪器仪表、高精度加工设备等重要设施的感应器专用电缆。
背景技术
感应技术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构成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
近年来,随着精密仪器仪表、高精度加工设备对光电感应器、感应同步器、感应报警器等各种感应器抗电磁干扰性能的苛刻需求,这对配套用感应器电缆的抗电磁干扰特性也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上的配套用感应器电缆,其结构通常为铜导体聚乙烯绝缘镀锡铜丝编织聚氯乙烯护套,该传统产品的抗电磁干扰效果较差,常存在“信号传输不稳定,信号失真、仪器误操作”现象,显然已不能满足一些感应器对抗电磁干扰特性的苛刻要求。众所周知,屏蔽效应取决于屏蔽材料、屏蔽层覆盖面和屏蔽层截面积。而屏蔽材料以金属材料为佳,屏蔽层覆盖面需达到100%以上为好,另外屏蔽层截面积越大,电磁感应的电流越能快速输入地下,减少电流穿透到线芯而产生的外干扰,也就是屏蔽层对电磁衰减A越大,防干扰性能就最佳。
屏蔽效应以常以屏蔽系数γ表示(γ=1/A),屏蔽系数越小越好,而在国内一些厂家如双屏蔽变频电缆企标γ值才达到0.6左右(铜丝疏绕+铜带双屏蔽结构),即便极其严格的组合屏蔽型(即“铝箔+铜丝编织”结构)射频电缆γ值仍不能适应高精密设施对屏蔽的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感应器专用电缆。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感应器专用电缆,包括一组包覆绝缘层的导体构成的缆芯,在缆芯外绕包第一双层铝箔层,在第一双层铝箔层外编织屏蔽层,在屏蔽层外重叠绕包第二双层铝箔层,在第二双层铝箔层外设有护套层。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导体为无氧铜导线。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绝缘层为聚乙烯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第一双层铝箔层在缆芯外紧密绕包,覆盖率为100%以上。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第二双层铝箔层在屏蔽层外紧密绕包,覆盖率为100%以上。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屏蔽层为镀锡铜丝构成,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密度为95%以上。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护套层为聚氯乙烯护套层。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应器专用电缆为满足高精密设施对屏蔽的严格需求,提高了防外部电磁干扰性能,电缆同时具有优异的弯曲性和使用便利性。本实用新型中屏蔽采用二层铝箔重叠绕包封闭完好后,每层屏蔽覆盖率均达到100%以上,另额外设置一层编织密度较大的镀锡铜丝编织屏蔽,编织密度达到95%以上,再在镀锡铜丝编织外重叠绕包双层铝箔,每层屏蔽覆盖率均达到100%以上组成组合金属屏蔽结构,γ值可达到0.0005左右,这样就充分保证了各种信号传输的高度稳定性和不失真,能有效避免传统电缆常存在的“信号传输不稳定,信号失真、仪器误操作”的弱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应器专用电缆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感应器专用电缆,包括一组包覆绝缘层2的导体1构成的缆芯,在缆芯外绕包第一双层铝箔层3,在第一双层铝箔层3外编织屏蔽层4,在屏蔽层4外重叠绕包第二双层铝箔层5,在第二双层铝箔层5外设有护套层6。所述导体1为无氧铜导线。所述绝缘层2为聚乙烯绝缘层。第一双层铝箔层3在缆芯外紧密绕包,覆盖率为100%以上。第二双层铝箔层5在屏蔽层外紧密绕包,覆盖率为100%以上。所述屏蔽层4为镀锡铜丝构成,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密度为95%以上。所述护套层6为聚氯乙烯护套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感应器专用电缆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份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兴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兴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94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轴固定式可二维运动的转轮
- 下一篇:纤维烙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