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筋钩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8063.0 | 申请日: | 200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164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洪伟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建观 |
地址: | 2130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绑扎工具,尤其是一种建筑施工中用于钢筋绑扎的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楼房、隧道、桥梁的建筑施工中,钢筋的捆扎及混凝土的浇筑是一项庞大的主体工程,浇灌前首先要把各种型号规格的钢筋设成各种主体骨架,用铁丝捆扎成形,建筑工人单靠手工拧劳动强度相当巨大,并且操作工程复杂,相应的让建筑工程进度变慢,另外捆扎过程中铁丝等尖刺利物容易刺伤工人造成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难题,建筑行业逐步采用扎钩等工具对钢筋构件进行铁丝绑扎,现有的钢筋钩包括手柄、转动钩和螺母紧固,手柄具有安装通孔,其转动钩端部用螺母紧固,长时间使用,容易使螺母松动,转动钩容易上下窜动,因此工作很不稳定,需要经常拧紧螺母,方能正常使用,而且手柄和转动钩在使用长了以后,由于卡件的作用经常磨损,导致钢筋钩的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的钢筋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钩,包括手柄和转动钩,手柄上具有安装孔,所述手柄的安装孔内还固定连接有内管,转动钩的连接杆部的外圆周上设有环形槽,内管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径向孔,卡件同时卡在内管的径向孔与转动钩连接杆部的外圆周上的环形槽上。
所述卡件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钢珠,内管具有等于或大于钢珠数量的径向孔。
所述手柄上的安装孔为盲孔。
所述手柄上的安装孔为通孔。
所述内管与手柄的安装孔为螺纹连接。
所述内管与手柄的安装孔为粘接。
所述手柄上设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手柄上具有安装孔,所述手柄的安装孔内还固定连接有内管,转动钩的连接杆部的外圆周上设有环形槽,内管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径向孔,卡件同时卡在内管的径向孔与转动钩连接杆部的外圆周上的环形槽上,又由于内管的端面与手柄的安装孔的底面相抵,因此卡件只能在内管的孔与转动钩的连接杆上的环形槽内滚动,而转动钩也相应的做360°转动,不会上下窜动从而达到工作稳定的效果;内管可以为金属管,金属管通过热处理以后,在强度和耐磨性大大提高,因此内管的使用寿命提高,相应的手柄和转动钩的寿命也提高,从而钢筋钩的使用寿命也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转动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2、3、4所示,一种钢筋钩,包括手柄1和转动钩2,手柄1上具有安装孔1-1,所述手柄1的安装孔1-1内还固定连接有内管3,转动钩2的连接杆部2-1的外圆周上设有环形槽2-1-1,内管3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径向孔3-1,卡件4同时卡在内管3的径向孔3-1与转动钩2连接杆部2-1的外圆周上的环形槽2-1-1上。
参见图1所示,为了能减少摩擦,延长钢筋钩的使用寿命,所述卡件4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钢珠,内管3具有等于或大于钢珠数量的径向孔3-1。
参见图1所示,为了能让转动钩2转动更稳定,不至于上下窜动,所述手柄1上的安装孔1-1为盲孔。当然,所述的手柄1上的安装孔1-1也可以为通孔。
参见图1所示,为了让内管3与手柄1固定连接,所述内管3与手柄1的安装孔1-1为螺纹连接。当然,所述的内管3与手柄1的安装孔1-1也可以为粘接。
参见图2所示,为了增加建筑工人操作效率高,所述手柄1上设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本实用新型装配时,把内管3与转动钩2装配好,将转动钩2的连接杆部2-1上的环形槽2-1-1与内管3上的径向孔3-1对齐,再把卡件4同时卡在内管3的径向孔3-1与转动钩2连接杆部2-1的外圆周上的环形槽2-1-1上,一并装入手柄1的安装孔1-1内,再通过焊接、粘接和压紧等方法使内管3固装在手柄1的安装孔1-1内,使内管3的内端面与手柄1的安装孔1-1的底面相抵。当然也可以制成手柄1的安装孔1-1的内壁上有内螺纹,内管3具有外螺纹,手柄1与内管3螺纹配合。手柄1上的安装孔1-1可以为盲孔,也可以为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手柄1可以采用多种材料制成,如:金属、塑料,陶瓷或木质等。内管3可以采用金属或硬质塑料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洪伟,未经杨洪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80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婴幼儿输液固定器
- 下一篇:活力能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