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厌氧反应器的布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35527.2 | 申请日: | 200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22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月中;浦燕新;周丽烨;范茂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尔利环境工程(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贾海芬 |
地址: | 213022江苏省常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厌氧反应器的布水装置,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采用焚烧法处理垃圾时,通常会经过一周时间的熟化过程,以降低垃圾的含水率,熟化过程会产生一定量的渗滤液。焚烧厂垃圾渗滤液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机物的种类较多且浓度高,浓度的变化幅度大。焚烧厂的垃圾渗滤液大多是当天的垃圾渗滤液,没有经过明显的生化作用,从而含有大量的杂环芳烃化合物、醇类化合物和苯胺类化合物等有机物,COD值通常在40000mg/L-80000mg/L之间。(2)、可生化性能较好。焚烧厂垃圾渗滤液要稍高于早期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BOD/COD值通常在0.5左右。(3)、氨氮含量高。氨氮值在1000mg/L以上。(4)、金属含量高。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土地法以及各种工艺的组合等,而生物法是渗滤液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滤层反应器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运行能耗低、剩余污泥量少,且可回收沼气等显著优点,现已逐步在有机废水,特别是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得到推广应用。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滤层反应器由上流式污泥床和厌氧滤池的叠加而成,其下层为上流式污泥床,上层为厌氧滤池,厌氧滤池下部固定有填料、上部为澄清区和沼气收集区。当污水自下而上流,首先由污泥床和悬浮区的厌氧微生物完成对有机物的转化,使之变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水,水体上升过程中经过填料区,水体中的污泥在填料区得到有效截留,通过填料上的生物膜进一步降低了水体中的有机物浓度,最后再由澄清区完成气、固、液的三相分离。目前的布水装置为达到均匀布水的目的,一种采用喷头定时布水,但渗滤液杂质较多,易造成喷头的堵塞。另一种是在筒体内增加了衡压布水装置,该衡压布水装置由多组分配管和封闭式再分配水箱构成,再分配水箱设置在分配管的下部,通过分配箱位于两配水管中部的配水头达到均匀布水的目的。但该种结构一方面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另一方面由于布水是通过分配水箱的配水头实现的,由于水压减小,而降低污水表面上升流速,影响污泥与渗滤液的混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布水结构合理,施工方便、布水支管不易堵塞,清污方便的厌氧反应器的布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厌氧反应器的布水装置,包括布水主管和布水支管,具有进水口和冲洗接头的布水主管设置在筒体的外周,所述的布水支管为封闭环形管,四个以上的布水支管沿筒体同一平面对称设置,穿过筒体四个以上的连接支管分别与布水主管和布水支管连接相通,每个布水支管底面至少设有三个以上的出水孔,各布水支管上的出水孔沿三个以上的同心圆周相错布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封闭环形管作为布水支管,由于布水支管对称设置在筒体内,且各布水支管上的出水孔沿三个以上不等径的同心圆周相错布置,使各布水支管的出水口沿圆周方向由内向外扩散设置,一方面通过增加各出水孔覆盖面积,来提高厌氧反应器布水的均匀性。另一方面,使各布水支管的出水口水压基本保持一致,布水合理,以加强进水与污泥床层的充分混合和接触,并避免了在反应器内壁附近形成短流的情况,此外向下的高速水流强化了污泥层的紊流状态,进水与污泥层充分接触,故最大限度地利用反应器内的污泥,提高设备容积利用率,提高净化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布水主管上设有冲洗接头,当布水支管发生堵塞时,通过加药冲洗很容易被清除,彻底解决了布水装置易堵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封闭环形管作为布水支管,简化布水结构,由于通过连接支管与布水主管和布水支管连接,便于施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布水装置安装在筒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I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筒体,2-出水管,3-连接支管,4-布水主管,4-1-进水口,5-进水管,6-支承梁,7-支架,8-布水支管,8-1-排气孔,8-2-出水孔,9-冲洗接头,10-中间布水支管,11-过渡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尔利环境工程(常州)有限公司,未经维尔利环境工程(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55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