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硫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34042.1 | 申请日: | 2009-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5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邵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铜川福星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27008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锅炉烟气除尘的器件主要有:湿式除尘器和干式除尘器,其在使用中都存不足:湿式除尘器虽然除尘效果好,但因烟气要从水中经过,使阻力大幅增加,需要用引风机强制抽出,增加了设备和运行成本;干湿除尘器除尘效果低,且不能脱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脱硫除尘效果好的一种脱硫除尘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脱硫除尘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的脱硫除尘装置包括烟气进口、进水管和除尘室,在除尘室内的烟气进口的上端设置阻风帽,所述阻风帽的上方设置与进水管连接的喷雾喷嘴。
所述除尘室内的喷雾喷嘴为2-4个。
所述的除尘室一侧设置有溢流管,另一侧下部设有排污口,所述的排污口与闸阀相连。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其优点如下:
1、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阻风帽,当烟尘进入除尘室被迫改变方向向下冲去,其中的大部分微尘在惯性力作用下被吸收;同时由于灰尘膨胀流速减慢,在重力作用下再次落入水中被吸收,最后再经过两层水雾区吸收剩余的硫化物,使得排除的烟气达标。
2、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溢流管,可排出除尘室内多余的水,保证了除尘室水面与烟气进口的距离,满足烟气既不冲入水中加大阻力,也不因距离太大而影响除硫效果;同时在除尘室下部设有排污口,可定期将粉尘排除,使得净化过程顺利进行。
3、本实用新型在进水管处还设有喷雾喷嘴,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可吸收较小粒径的微尘,使得脱硫除尘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烟气进口,2-溢流管,3-阻风帽,4-除尘室,5-进水管,6-排污口,7-闸阀,8-喷雾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种脱硫除尘装置,包括烟气进口1、进水管5和除尘室4,在除尘室4内的烟气进口1的上端设置阻风帽3,所述阻风帽3的上方设置与进水管5连接的喷雾喷嘴8。
为了使脱硫除尘效果好,所述除尘室4内的喷雾喷嘴8为2-4个。
为了保持除尘室4水面与烟气进口1的距离,满足烟气既不冲入水中加大阻力,也不因距离太大而影响除硫效果,在除尘室4一侧设置有溢流管2;同时,除尘室4下部有排污口6,排污口6与闸阀7相连,可定期将收集的粉尘排除。
为了防止除尘室4锈蚀,除尘室4采用不锈钢板焊接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脱硫除尘装置是焊接成型,用法兰装设在锅炉与烟囱中间,下面与锅炉烟囱短管出烟口相接,上面与锅炉排烟的烟囱相接,筒体呈圆柱形,经过净化的烟气从锅炉上面烟囱排出,烟气进口、烟气出口是用法兰和螺栓与锅炉连接。下面以实施例来说明脱硫除尘装置的净化过程:
参见图1,当锅炉排出的烟尘由烟气进口1经过阻风帽3进入除尘室4,除尘室4水面距离阻风帽3下沿约10cm,烟气被迫急剧改变方向冲下密封水面,其中大部分的微尘在惯性力作用下被水吸收;同时,烟气在除尘室4内又因体积膨大流速减慢,在重力作用下进一步沉降除尘,烟气中所含的大部分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硫化物与除尘室4内的水反应生成硫酸、亚硫酸和硫酸盐,此阶段烟气中10~100微米的粉尘大部分被吸收,除尘效率达80%以上;经过净化的烟气继续上升再经过两层水雾区使其剩余的硫化物再次与水化合反应,由于水雾是直径非常小的球状水滴,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可吸附100微米粒径或更小的微尘,最后经过净化的达标烟气进入烟囱排向大气。
本实用新型设有溢流管2,保证除尘室4水面与烟气进口1的距离,满足烟气既不冲入水中加大阻力,也不因距离太大而影响除硫效果;且在除尘室4下部设有排污口6,可定期将粉尘排除,使得净化过程顺利进行;同时,进水管定期加水,保持水面距离,也可将进水管5、溢流管2与循环泵连接形成循环水,按含酸量多少加入碱中和后排出,该装置除尘效率高,适应锅炉炉型广泛,且可应用于各种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铜川福星锅炉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铜川福星锅炉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40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V型台车垫块
- 下一篇:小容量干式变压器底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