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湿式冷却塔的收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33512.2 | 申请日: | 200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307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增顺;金喜卿;王良忠;倪季良;唐燕萍;朱云涛;王毅;范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F28F25/02 | 分类号: | F28F25/02;F28F25/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710075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水作为冷却介质的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的收水装置。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核电站等以蒸汽作为工质的汽轮发电机组当以水作为冷却介质时,其冷却设备即为湿式冷却塔。冷却系统通常依靠大型循环水泵将冷水送入凝汽器,在凝汽器内冷水与蒸汽乏汽进行热交换,吸热后的水再被送入冷却塔,在塔内热水通过配水系统均匀喷淋到淋水填料上形成薄的水膜,并与周围冷空气进行热交换散热冷却,散热后的冷水滴落到塔下部的集水池收集,而后再经过冷却水系统的管、沟、循环水泵再次送入凝汽器、冷却塔等重复循环使用。
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产生的主要费用是循环水泵的电耗。循环冷却水量越大、扬程越高、水泵所消耗的轴功率就越大,电耗就越高。通常厂址所在地外部环境条件和机组容量决定了所需循环冷却水量是一定的。因此,能否降低水泵扬程就成了能否降低电耗的关键。
目前常规湿式冷却塔是采用冷却水由塔进风口上部滴落到塔下部集水池的收水方式(如图1的左半部分),冷却水滴落的高差造成了水泵扬程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少常规循环冷却供水系统的循环水泵供水扬程,且不影响冷却塔冷却效果,又能降低噪音的冷却塔高位收水节能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湿式冷却塔的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按一定水平间距成排倾斜布置的收水斜板,排间相互平行,收水斜板的上端通过斜板梁悬吊在淋水填料底部的悬吊梁上,下端搭靠在收水槽一侧上延的斜壁上,所述收水槽互相平行且与收水斜板配套布置,其水平间距与收水斜板间距相同,平行布置的收水槽垂直接入沿塔径方向布置的集水槽。
上述方案中,所述收水斜板上设有防溅垫层。所述的防溅垫层用PVC片粘结组成蜂窝状。所述的收水槽底部为半圆形,架设在支撑梁上,与支撑梁组成纵横相交的稳定梁系。收水槽由改性钢丝网水泥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节能。常规大型冷却塔填料下部水滴降落高度较大,对于冷却水量在100000m3/h(相当于一台1000MW湿冷发电机组的循环冷却水量)及以上的冷却塔来说,常规冷却塔填料下部水滴降落高度至少约12米,而高位收水冷却塔降落高度仅约4米,即下落水滴的势能回收至少8米,可节约电能2700KW。而且冷却塔越大,势能回收越多,相当于节约常规塔循环水泵运行水头的1/5~1/4。
2、降噪。常规冷却塔由于雨区密集水滴下淋溅落在集水池中时产生的噪声较大,一般在80~85Db(A)。装设高位收水装置后,由淋水填料底部下落的水滴经过收水斜板在空中截流收集,落差小,减少了水滴下落冲击造成的冷却塔对环境的噪声污染,噪声比常规冷却塔可减少约12Db(A)。
3、防止塔基下循环水下渗。由于高位收水塔取消了落地大面积水池,只架设架空的集水槽,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可防止塔基范围内的循环水下渗浸泡地基,从根本上消除了湿陷根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湿式冷却塔循环水系统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水装置立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水装置平面图。
图1至图3中:1、凝汽器;2、循环水泵房;3、常规吸水井;4、常规冷却塔水位;5、除水器层;6、配水层;7、淋水填料;8、中央竖井;9、高位收水装置;10、设置收水装置后的冷却塔水位;11、高位吸水井;12、悬吊梁;13、斜板梁;14、防溅垫层;15、收水斜板;16、挡水板;17、收水槽;18、集水槽;19、边圈收水槽;20、收水槽层;21、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常规塔内冷却水滴落到塔下部集水池产生较大高差(图1的左半部分淋水填料底部与下方水池水面间高度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高位收水冷却塔的塔芯工艺布置,其中除水器层5、配水层6及淋水填料7与常规冷却塔相似,从上至下分层布置,淋水填料以下则采用高位收水装置9(图1的右半部分)。收水装置设置在塔进风口以上、淋水填料7底面以下约3米的塔内空间。收水装置的结构尺寸及布置设计不影响冷却塔所需的过风量,经过收水装置收集的冷却水,汇入到进风口高度范围内,沿塔径方向布置的一条集水槽18内,使收集的冷却水位高度比常规冷却塔水池水位高h(图1的左半部分),然后循环冷却水进入循环水泵房高位吸水井11,完成减少循环水泵供水扬程h的全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35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