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调节铰支座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32921.0 | 申请日: | 2009-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600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霞;李东平;牛元泓;桂芳;张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F11/00 | 分类号: | B66F11/00 |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艳华 |
| 地址: | 730060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调节铰支座。
背景技术
2008年3月,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制水公司第二水厂所属的Φ100米幅流沉淀池刮泥桁架发生了严重故障,为此对其进行维修。由于桁架整体的调整、弦线和节点的调整、变形构件的修复等等都需要随时进行精密细致的起降调节,因此确定调节的间距幅度用两套系统进行测量:远处用水准仪观测,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目的是保证桁架整体形状要求;实物上用直尺、角尺、塞尺、水平仪等较为精密的量具测量,误差控制在5mm以内,目的是约束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要求。
但是,实现这种调节却存在一定难度。首先桁架是大型钢构件,弹性模量巨大,只有用千斤顶等设备才能达到施力要求,但要随时进行精密调节,千斤顶显然不够细腻;其次,为了消除和矫正施工过程中的焊接应力、构件之间的拉应力、构件内部的弹性应力,要求起降频繁进行,仅靠液压千斤顶难以胜任;再次,沉淀池底部是弧面,即使千斤顶底部做了水平支撑物,但受力后,千斤顶仍会朝着支撑薄弱的方向倾斜,最终会使千斤顶支撑面和构件表面之间形成点接触,非常容易滑脱,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最后,当需要修复上弦和小车时,受力点距离地面很高,不可能把千斤顶悬到几米之上进行,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支撑装置来辅助完成此项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可应用于大型钢构件解体维修过程中的调节铰支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调节铰支座,其特征在于:它由垂直于地面的立柱、连杆、连架杆、千斤顶和固定在地面上的机架组成;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铰链I、铰链II,该铰链I与所述立柱的一端相连,铰链II与所述连架杆的一端相连并与水平设置的千斤顶相接触;所述连架杆的另一端设有铰链III,该铰链III与所述机架相连;所述立柱的中心线与所述机架的中心线相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设有带铰链的连杆和连架杆,连杆和连架杆之间仅做径向相对运动,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应力的变化方向,同时可精确调节构件间的尺寸。
2、本实用新型已成功应用于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制水公司第二水厂所属的Φ100米幅流沉淀池刮泥桁架的维修中,已维修处理后的桁架经空载及负载检测运行良好,可以满足生产工艺运行的要求。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特别适合于斜面支撑或土质松软时的精确调整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 2-连杆 3-连架杆 4-千斤顶 5-机架12-铰链I 23-铰链II 35-铰链III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调节铰支座(参见图1),由垂直于地面的立柱1、连杆2、连架杆3、千斤顶)和固定在地面上的机架5组成。
连杆2的两端分别设有铰链I 12、铰链II 23,该铰链I 12与立柱1的一端相连,铰链II 23与连架杆3的一端相连并与水平设置的千斤顶4相接触。连杆2做平面运动。
连架杆3的另一端设有铰链III 35,该铰链III 35与机架5相连。连架杆3绕铰链III 35转动。
立柱1的中心线与机架5的中心线相重合。
使用时,在连架杆3与支撑面之间用枕木垫平构成机架5,连架杆3固定在枕木上,在机械千斤顶4上施力,通过力的传递,将力传给立柱1,从而达到支撑和调节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29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蹲式便斗冲水器垫片结构改良
- 下一篇:一种真空热水锅炉用换热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