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梁式高效节能抽汲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2861.2 | 申请日: | 200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8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武成;张保国;庞超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保国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韩翎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梁式 高效 节能 抽汲机 | ||
1.一种无梁式高效节能抽汲机,包括承载组合轮、机架、柔性件(17)、负载平衡重装置、动力驱动与控制单元、动力传动与换向机构以及刹车装置(14),其特征在于:承载组合轮为包括承载轮(1)、平衡重轮(2)、拖动轮(3)在内的至少两种轮体组合构成,机架由机架主体(4)与机架辅体构成,机架辅体包括轮体安装台(5),轮体安装台(5)设在机架主体(4)的顶端,轮轴支座(6)置于轮体安装台(5)之上,承载组合轮通过轮轴(31)安装在轮轴支座(6)上,柔性件(17)由绳、带、链中的至少一类构件构成,动力驱动与控制单元包括电机(9)与电气控制装置(10),电机(9)在电气控制装置(10)的作用下通过动力传动与换向机构对承载组合轮形成驱动,所述的动力传动与换向机构由减速装置(7)、联轴传动装置(8)、带传动装置(11)、链传动装置(12)、齿传动装置(43)、动滑轮装置(36)、电机换向装置(44)、曲柄(15)、连杆(16)、柔性件(17)中的至少两种装置及构件组合构成,所述的刹车装置(14)为包括机械刹车装置、电磁刹车装置、机电混合刹车装置在内的至少一类刹车装置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梁式高效节能抽汲机,其特征在于:抽汲机为单机单井结构或单机双井结构或多机多井结构;所述的单机单井结构的抽汲机的承载组合轮通过柔性件(17)连接一套抽油杆紧固装置(18),其负载平衡重装置为包括吊挂平衡重装置与曲柄平衡重装置(20)在内的至少一种平衡重装置构成;所述的单机双井结构的抽汲机的承载组合轮通过反向缠绕在其前后两端的柔性件(17)以相差180度相位角的方式分别连接两个抽油杆紧固装置(18);所述的多机多井结构的抽汲机由至少两台单机通过串联式丛式井传动机构或并联式丛式井传动机构以相差相位角的方式相连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梁式高效节能抽汲机,其特征在于:单机单井或单机双井结构的抽汲机的承载组合轮中的各轮体并排置于同一轮轴(31)上或并列置于不同的轮轴(31)上;所述的承载轮(1)为单轮结构或双轮结构,其轮廓为圆形或扇形或异弧形的轮体;所述的平衡重轮(2)为单轮结构或双轮结构,其轮廓为圆形或扇形或变径曲面形的面轮或固齿轮或活齿轮或面与齿相结合的轮体;所述的拖动轮(3)为单轮结构或双轮结构,其轮廓为圆形或扇形或变径曲面形的面轮或固齿轮或活齿轮或面与齿相结合的轮体;承载组合轮中的各轮体为一体结构或相互独立的轮体组合或由两种合为一体的轮体与一种独立轮体结合构成的组合结构,动力传动与换向机构中的换向装置为机械换向装置或电气换向装置或机电协同换向装置;所述的置于同一轮轴(31)上的承载组合轮与机械换向装置相连构成旋转角不超过360度的包括曲柄连杆机构或曲柄柔性件机构在内的往复运动机构,所述的一体结构的承载组合轮在受电机换向装置(44)控制的电机(9)的驱动下构成旋转角大于360度的卷扬轮筒(13),所述的非一体结构的承载组合轮当中的各轮体通过轮轴(31)、柔性件(17)、带传动装置(11)、链传动装置(12)、齿传动装置(43)当中的至少一种装置或构件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梁式高效节能抽汲机,其特征在于:承载组合轮还包括导向轮,导向轮由前导向轮(19)与后导向轮(21)当中的至少一种轮体构成;机架主体(4)为桁架结构或立柱体结构或立管体结构或立棱体结构;机架辅体还包括支撑辅架,支撑辅架由支架臂(22)单独构成或由支架臂(22)与支架撑杆(23)共同构成,支撑辅架通过销轴或轴承或紧固件或销轴、轴承、紧固件的相互组合安装在机架主体(4)或轮体安装台(5)上;安装在单机单井结构的抽汲机上的支撑辅架置于承载轮(1)的前侧,前导向轮(19)置于支撑辅架上,缠绕在承载轮(1)上的柔性件(17)经前导向轮(19)与抽油杆紧固装置(18)连接;所述的后导向轮(21)设置在位于平衡重轮(2)后侧或下端的机架上,缠绕在平衡重轮(2)上的柔性件(17)经后导向轮(21)与吊挂平衡重装置连接或组成动力传动与换向机构中的构件;安装在单机双井结构的抽汲机上的支撑辅架分别置于机架主体(4)的前后两侧,前导向轮(19)与后导向轮(21)分别安装在前后两套支撑辅架的末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保国,未经张保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286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台灯
- 下一篇:用于现浇空心楼盖的内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