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无线射频的公交汽车自动报站接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2529.6 | 申请日: | 200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309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姚堃;张俊涛;方鑫;汪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16 | 分类号: | H04B1/16;G08G1/123;H04B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国智 |
地址: | 710021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线 射频 公交 汽车 自动 报站 接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交汽车自动报站接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射频的公交汽车自动报站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城市运行的公交汽车上大多采用了手动式报站装置,汽车每到一站点都需要由司机操作报站器进行报站,以提醒乘客上下车。但通过大量的实际使用表明,这种人工操作的报站器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公交车每到一个站点,驾驶员既要行车入站,还要注意行车安全,同时又要操作报站器按钮,极不利于公交车的安全行驶;并且,由于这种人工操作的报站器可靠性较差,故障率比较高,从而造成维修不便。专利号为[200410015643.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GPS动态精确定位智能自动报站终端,由于采用GPS定位技术,成本高昂,很难大规模普及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无线射频的公交汽车自动报站接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软件升级方便、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无线射频的公交汽车自动报站接收装置,包括有一微控制器3,微控制器3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无线射频模块1连接。
所述的微控制器3上还设置有一编程接口2。
所述的微控制器3采用AT91SAM7S64芯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结构简单,每个独立装置主要元件数量少,且均为大规模集成电路,故障发生率低且维修方便;
②成本低廉。每个装置元件数量非常低,且均为可大量供货的元件,非常适合大规模装备。且一台接收端可以为到达该站点的任何一辆安装了发射端的公交车提供服务,无形中降低了总体成本;
③软件升级方便。每个装置均预留了编程接口,随时可以升级软件至更新版本;
④本发明在车辆入站的过程中能自动与车辆发射端通信,使车载发射端能够准确无误的报告到达站名,减轻了驾驶员在驾驶公交汽车时的精神负担、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能显著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和乘客舒适性,满足公交系统自动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微控制器3与无线射频模块1的连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基于无线射频的公交汽车自动报站接收装置,包括有一微控制器3,微控制器3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无线射频模块1连接,无线射频模块1随时处于接收数据的状态,收到回应后,接收车载发射端地址并通知微控制器3读取。为了方便更新程序,所述的微控制器3上还设置有一编程接口2。所述的微控制器3采用AT91SAM7S64芯片。
参见图2,微控制器3与无线射频模块1采用SPI接口连接,微控制器3通过控制SPCK端口的时钟控制双方的通信速率。发送时,微控制器3将数据从MOSI接口发出,无线射频模块1从DATA接口读取;接收时,无线射频模块1将数据从DATA接口送出,微控制器3从MISO接口读入。微控制器3通过CE、CS引脚控制无线射频模块1的工作方式,是进入发射状态还是进入接收状态等。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由公交车上的无线射频发射模块1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向外发射请求车站编码信号,当公交车驶入安装于车站的无线射频接收端的有效通信距离后,车站接收端根据收到的请求编码信号回复车站编码,车载发射端收到车站编码后,完成一系列报站动作,实现自动报站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工作流程实现上述技术方案:
①车站接收装置无线射频模块1进入接收状态,等待数据到来;
②车站接收装置无线射频模块1收到车载发射端地址数据,通知微控制器3读取;
③微控制器3根据读取的车载发射端地址配置车站编码数据包,送入无线射频模块1向外发送;
④重复步骤①,等待与下一个发射端通信。
为了保证通信成功率,设计软件时加入了校验算法和数据冗余设计。双方通信时,会将每个有效数据包发送3次,校验由射频无线模块自动完成,这样,可以有效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25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