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秸秆造气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2337.5 | 申请日: | 200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130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董红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红斌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 |
代理公司: | 西安集思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晋吉 |
地址: | 710115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造气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秸杆为原料产生可燃气体的设施。
背景技术
千百年来,广大农民用以做饭、取暖的燃料,主要是农作物的秸秆或树枝、树叶等,即,将其放进灶堂中点燃,依其产生的火焰热能,直接加热锅具-----将盛在锅内的生冷食物做成熟饭。此种方法,消耗燃料多,劳动强度大,产生的大量CO2等烟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农村传统做饭、取暖等方式的缺点,提供一种热效率高、污染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造气炉。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造气炉主要由炉壳、气体衬壁、供气管、进气管和燃气管构成。炉壳像桶一样,没有顶部或顶部有一个封盖;气体衬壁固定在炉壳内壁的中部和上部;气体衬壁的下端可以是开口的或封闭的,衬壁之中下部有多个孔眼;若气体衬壁的下端是开口的,衬壁上可以没有孔眼;供气管与气体衬壁的上部连通;进气管和燃气管位于炉壳内之底部,并垂直连通成一体,燃气管上有多个孔眼。
使用时,先将粒状秸秆铺到炉壳内的底层并略高出燃气管顶端,随后点着燃气管顶端附近的粒状秸秆,并由进气管向炉内吹风,继而由炉顶部向炉内堆放粒状秸秆或被粒状秸秆包裹着的秸秆、树枝等。由于被点着的粒状秸秆在炉内“严重缺氧”而无法充分燃烧,即不能生成CO2,而只能形成大量一氧化碳C0。这些C0,通过气体衬壁的下端开口或气体衬壁上的多个孔眼而进入气体衬壁,进而由气体衬壁沿供气管导出,用做农家灶具、取暖的热源。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风机,2是进气管,3是燃气管,4是炉壳,5是气体衬壁,6是供气管,7是炉盖,8是环形水槽,9是衬壁孔眼,10是燃气孔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叙述一个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之气化炉主要由炉壳、气体衬壁、供气管、进气管、燃气管构成,并配有炉盖和风机。
炉壳4为圆筒形,直径40cm,高70cm,壁厚2mm。气体衬壁5连接在炉壳4内壁之中上部,气体衬壁5和炉壳4之间组成一个环形腔。气体衬壁下端,距炉壳4之底部30cm,气体衬壁之腔厚为4mm,气体衬壁的内壁厚2mm;气体衬壁5距炉壳底部50cm以下衬道的内壁上,有诸多衬道孔眼9,孔眼直径0.4mm。供气管6距炉壳底部60cm处彼此相通。炉壳4内腔之底部有一个水平的进气管2,其内端与一个位于炉壳中心线上的燃气管3连通,其外端与炉外的风机1相接;进气管、燃气管的内径均为3.5mm,燃气管3顶端距炉壳4底部10cm,燃气管的管壁上有多个燃气孔眼10,孔眼直径0.4mm。炉壳4上部有一个炉盖7,炉盖7与炉壳4接合处为一个环形槽8,使用时此槽内注入水----对炉内气体起密封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红斌,未经董红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23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因子样品采集箱
- 下一篇:一种电加热连续煤热解焦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