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态称重用弯板秤体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2024.X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48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俭成;王汉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市杰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3 | 分类号: | G01G19/03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 华 |
地址: | 710075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重用 弯板秤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重收费用称重计量设备,是一种针对汽车轮/轴重量进行测量的一种动态称重用弯板秤体。
背景技术
随着公路运输中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新要求,建设与国际通行,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日益提上日程。现有的高等级公路上的运输车辆超载、超限现象严重,目前国际上采用高速预检、低速精检相结合的动态重检测站点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高等级公路上具有车流量大、车道多、车速快的特点,现有的车道用弯板传感器存在量程太小,容易打滑、检测效率低,针对性不强,检测不精确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及使用方便,称重量程大,表面摩擦力增大的一种动态称重用弯板秤体。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弯板秤体由一个单独受力的弹性体、一个表面整体硫化橡胶层及贴于弹性体内的多个应变计组成,其特殊之处在于弹性体形状为一长方体的薄板,正面开有至少两条互相平行的通槽,反面与之相对的地方也开有两条互相平行的通槽,两条互相平行的通槽的两端开有相垂直的两条过线槽,弹性体整个表面通过图形、字母模具一次完成橡胶硫化,硫化后在弹性体正面形成突起、凹进或防滑图形、字母,背面通槽变为盲槽,两长边形成向下张开的斜面,底面两长边沿上形成凸棱;盲槽内至少贴两只应变计,应变计和导线用密封胶密封后,再以橡胶条板粘贴覆盖密封形成整体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安装及使用方便,称重量程大,扩大了有效区域以保证车辆称重的真实性及有效性,增大了表面摩擦力,以减少交通事故,硫化橡胶表面形成一体,可防水,防氧化,防静电干扰,避免因冲击造成弹性体形变而影响称重的准确性,提高了秤台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硫化前状态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硫化后状态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硫化后状态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硫化后状态横截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通槽一 2、通槽二 3、过线槽 4、防滑图形 5、橡胶斜面 6、凸棱 7、盲槽 8、橡胶条板 A、弹性体 B、整体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图3、图4所示,弯板秤体由一个单独受力的弹性体、一个表面整体硫化橡胶层及贴于弹性体内的多个应变计组成,其特征在于弹性体形状为一长方体的薄板,正面开有至少两条互相平行的通槽1,反面与之相对的地方也开有两条互相平行的通槽2,两条互相平行的通槽2的两端开有相垂直的两条过线槽3;弹性体A整个表面通过图形、字母模具一次完成橡胶硫化,硫化后在弹性体A正面形成突起、凹进或防滑图形、字母4。
图5、图6所示,背面通槽2变为盲槽7,两长边形成向下张开的斜面5,底面两长边沿上形成凸棱6;盲槽7内至少贴两只应变计,应变计和导线用密封胶密封后,再以橡胶条板8粘贴覆盖密封形成整体橡胶层B。
通槽1沟槽的深度为0.3mm~0.7mm。
通槽2沟槽的深度为0.4mm~0.5mm。
所述的整体橡胶层B长度为1400mm~1800mm;在橡胶层的外表面至少设有两个防滑凹陷或突起的图案。
综上所述,弹性体A近乎整个表面一次完成橡胶硫化,以形成粘贴牢固的橡胶层,硫化后在弹性体A正面形成突起、凹进或图形、字母4,以增加表面摩擦力防滑,背面通槽2变为盲槽7,两长边形成向下张开的斜面5,底面两长边沿上形成凸棱6,在使用过程中,在忽然受到重压时,能对突然的形变过程有一个小的缓冲,避免因冲击造成弹性体形变而影响称重的准确性;盲槽7内贴7对应变计,应变计和导线用密封胶密封后,再以橡胶条板8粘贴覆盖密封,与硫化橡胶表面形成一体,可防水,防氧化,防静电干扰;橡胶为氯丁橡胶,工艺为硫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市杰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市杰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20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