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的双杆提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1608.5 | 申请日: | 2009-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19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琦;王洪涛;程国庆;赵跃;宋念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L15/00 | 分类号: | F23L15/00;B66F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 笛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站 锅炉 空气 预热器 提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与电站锅炉、工业锅炉空气预热器配套使用的执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的双杆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执行装置已在电站锅炉预热器中广泛应用,主要目的是通过提升预热器扇形板从而达到控制预热器密封间隙减少漏风。目前常用的有单杆和双杆等提升装置,但是都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现有的单杆执行装置存在同一扇形板两执行装置运动无法同步的缺点;而现有的双杆执行装置通常取用外部连接,存在密封不严,体积庞大,无法精确显示提升、下降数值,安装要求高,使用寿命不理想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的双杆提升装置,整个装置体积大大减小,所有传动件得到了密封保护,使用寿命明显提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的双杆提升装置,包括在箱体中设置的传动部分和两组提升单元,传动部分包括与箱体外的电机连接的电机减速部分,电机减速部分与蜗杆B连接,蜗杆B通过涡轮B与同步连接轴连接,同步连接轴的两端通过联轴器分别与一组提升单元的蜗杆A连接;所述每组提升单元的结构包括蜗杆A,蜗杆A与轴线竖直设置的涡轮A齿合连接,沿涡轮A的轴心设置丝母,丝母中穿有丝杠,丝杠的下端与一个提升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双杆提升装置的特征还在于:
在联轴器上设置有指示针。
涡轮A的上端设置有滚子向心轴承,涡轮A的下端依次设置有球型滚子轴承和止推轴承,止推轴承安装在支架上。
电机减速部分传动比为2.85~3.25。
涡轮B与蜗杆B的传动比为46~52。
蜗轮A与蜗杆A的传动比为46~52。
本实用新型的双杆提升装置优化了结构,缩小了整个装置的体积,将所有传动件均置于箱体内,完全防止了外部灰尘的进入,有效改善零部件的使用环境,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升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提升单元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同步连接轴,2.提升杆,3.箱体,4.指针,5.观察窗口,6.丝杠,7.丝母,8.滚子向心轴承,9.涡轮A,10.蜗杆A,11.球型滚子轴承,12.止推轴承,13.支架,14.联轴器,15.涡轮B,16.蜗杆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升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箱体3中设置的传动部分和两组提升单元,传动部分包括与箱体3外的电机连接的电机减速部分,电机减速部分与蜗杆B16连接,蜗杆B16通过涡轮B15与同步连接轴1固定连接,同步连接轴1的两端通过联轴器14分别与一组提升单元的蜗杆A10连接。提升单元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两组,每组的提升单元结构包括蜗杆A10,蜗杆A10与轴线竖直设置的涡轮A9齿合连接,沿涡轮A9的轴线开有孔,孔壁设置丝母7,丝母7中穿有丝杠6,丝杠6的下端与一个提升杆2连接。传动部分和提升单元的所有传动件全部设置在密封的箱体3内。
图2是图1实施例中提升单元的局部示意图。在联轴器14上设置有指示针4,在箱体3上与指示针4的相应部位开有观察窗口5,便于了解蜗杆A10的转动量,显示提升杆2的上升、下降值;涡轮A9的上端设置有滚子向心轴承8,涡轮A9的下端从上到下分别设置有球型滚子轴承11和止推轴承12,止推轴承12安装在支架13上。
本实用新型提升装置对各传动件的传动比进行了合理设置,将传动比设置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电机减速部分传动比为2.85~3.25;第二部分、蜗轮B15与蜗杆B16之间的传动比为46~52;第三部分、蜗轮A9与蜗杆A10之间的传动比为46~52;第四部分、丝杠6与丝母7传动部分,在工艺过程中控制丝杠6的提升速度为2.96~3.55m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16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