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间隙放电管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9411.8 | 申请日: | 2009-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2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于清俊;李淑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丘奥宗麦克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2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隙 放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臭氧发生装置的一种双间隙放电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普遍应用的圆管型间隙放电臭氧发生装置,只有一个放电间隙,工作时,所获得的臭氧是由这一个间隙中的空气在电晕放电时产生。如一种粉末充填式臭氧发生装置,其结构是以金属粉末充填在介质玻璃管内,作为一个电极,该电极紧贴介质玻璃管内壁、无间隙,介质玻璃管外壁与外层金属管(另一金属电极)之间形成一个放电间隙,该间隙中的空气在电晕放电时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臭氧,玻璃管的内壁与金属电极之间因无间隙也就无臭氧产生,同时因介质玻璃管内充满金属粉末,其重量形成对玻璃管壁的机械损伤压力,另外,在工作时的热膨胀也会造成对玻璃管的损坏,而对玻璃管的散热通常用水直接冷却玻璃管的方式进行冷却,容易造成玻璃管的破裂,从而引起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不足,提供安全性好、产生臭氧浓度高的一种双间隙放电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间隙放电管,包括铝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电极的外部设有玻璃管,所述玻璃管外套接有不锈钢管,所述不锈钢管的两端部设有密封孔盘,所述玻璃管和铝电极之间设有不锈钢网,玻璃管与不锈钢网之间具有间隙,铝电极与不锈钢网之间具有间隙。
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铝电极的两端与密封孔盘固定连接,所述铝电极通过设置在玻璃管内的内支撑与玻璃管连接。
所述内支撑为圆环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新型的优点是:玻璃管与不锈钢网之间具有间隙,铝电极与不锈钢网之间也形成间隙,两个间隙同时放电,有效放电面积增大,臭氧产生的效率得到提高。
冷却时,冷却液直接冷却外层不锈钢管,有效地防止了因玻璃管击穿而造成的整机停机故障,不锈钢管外电极对玻璃介质部分具有良好的保护性避免了传统玻璃管式臭氧发生器安全性差的结构缺陷,不锈钢管外电极对玻璃介质部分具有良好的保护性,使得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大大减少,提高了产品产量的稳定性,达到了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改进: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不锈钢管;2-玻璃管;3-铝电极;4-不锈钢网;5-内支撑;6-密封孔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所示,一种双间隙放电管,包括铝电极3,所述铝电极3的外部设有玻璃管2,所述玻璃管2外套接有不锈钢管1,所述不锈钢管1的两端部设有密封孔盘6,所述密封孔盘6上具有通气孔,所述铝电极3通过设置在玻璃管2内的内支撑5与玻璃管2连接,所述内支撑5为圆环型,所述玻璃管2和铝电极3之间设有不锈钢网4,玻璃管2与不锈钢网4之间具有间隙,铝电极3与不锈钢网4具有间隙,铝电极3的两端与密封孔盘6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密封孔盘6上具有通气孔。
工作时,不锈钢管1做外电极,玻璃管2与不锈钢网4之间具有间隙,铝电极3与不锈钢网4之间也形成间隙,两个间隙同时放电,有效放电面积增大,臭氧产生的效率得到提高。
冷却时,冷却液直接冷却外层不锈钢管1,有效地防止了因玻璃管2击穿而造成的整机停机故障,不锈钢管1对玻璃介质部分具有良好的保护性避免了传统玻璃管式臭氧发生器安全性差的结构缺陷,不锈钢管外电极对玻璃介质部分具有良好的保护性,使得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大大减少,提高了产品产量的稳定性,达到了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丘奥宗麦克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丘奥宗麦克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94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毛毡底胶靴靴底冲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晶硅铸锭炉坩埚的夹层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