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骨科用引流管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4559.2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691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智;殷鹏;冀东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丹智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A61M25/0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纪辰 |
地址: | 262500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骨科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骨科用引流管。
背景技术
临床医学中,骨科的各种类型的感染性开放性骨折、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膝关节急性滑膜炎以及其它外科的深部脓肿、脓胸、腹膜炎都要进行药液灌洗治疗,尤其是手术后需要将切口内、关节腔、骨髓腔的积液引流到体外,目前常用输液带、吸痰管作引流管,这种引流管是依靠管的端口进行引流,引流效果较差,接口不密封,易泄露,容易造成污染。而且现有的传统方法是在患处置入两根或多根管子,其中有的作为注入药物冲洗的进水管,有的作为引流冲洗浓血的出水管,如此多次反复操作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操作方法既容易消耗药物又浪费时间,而且易于泄漏,在冲洗时也容易堵塞灌洗器本体,造成引流困难,往往繁琐且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影响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次性骨科用引流管,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可以防止引流管堵塞,而且减少插管次数,从而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骨科用引流管,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下端融为一体且具有相互独立的腔体,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的下端为钝圆开口,所述进水管靠近下端开口处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进水管内腔相连通的孔,所述出水管的上端部还设有与所述出水管内腔相连通的旁通管,所述旁通管的端部设有疏通气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有调节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的中部管体上设有固定卡箍。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进水管和出水管设计为一体且具有相互独立的腔体,这样通过一次性插管,不仅可以减少因多次的插管而造成的对患处的伤害,而且还可以节约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通过在进水管靠近下端开口处的侧壁上设置多个与所述进水管内腔相连通的孔,这样可以使药液分散,提高灌洗效果,从而保证治疗效果;通过与出水管内腔相连通的旁通管端部设有的疏通气囊,可以在出水管堵塞时,按压疏通气囊加以疏通,从而保证引流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可以防止引流管堵塞,而且减少插管次数,从而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2.出水管;3.疏通气囊;4.钝圆开口;5.孔;6.旁通管;7.调节装置;8.固定卡箍;9.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一次性骨科用引流管,主要由进水管1、出水管2、疏通气囊3构成。其中,在进水管1和出水管2的下端为钝圆开口4,所述进水管1和出水管2的下端融为一体且具有相互独立的腔体,通过各自独立的腔体可以分别进行注药清洗和引流;所述进水管1靠近下端开口处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进水管1内腔相连通的孔5,通过这种结构可以方便灌入的药液分散到患处的各个部位,便于清洗和治疗。
所述出水管2的上端部还设有与所述出水管2内腔相连通的旁通管6,所述旁通管6的端部设有疏通气囊3,通过按压疏通气囊3可以防止出水管2阻塞,从而保证引流治疗的顺利进行。
所述进水管1和出水管2上均设有调节装置7,通过调节装置7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注入药液的速度,也可以调节在冲洗时冲洗药液的压力,从而避免堵管,使用方便。
在进水管1和所述出水管2的中部管体上设有固定卡箍8,通过固定卡箍8便于将其固定。
所述出水管2的上端插接有用于与引流器连接的接头,所述接头的端部设有凸台9,通过凸台9可以便于连接且不泄露。
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开模一次注塑成形制作,所取材料可以是无毒的聚氯乙稀,成品经过无菌消毒的工艺处理即可包装投入使用。当患者灌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进水管1和出水管2重合端的端底置入患者的感染需灌注治疗处,并通过固定卡箍8固定好位置,打开进水管口盖,缓缓不断地注入药液,冲洗药液在患处内部弥散、渗透、回旋后,连同清洗物从出水管2下端的钝圆开口4引流出出水管2,如遇堵塞,可按压疏通气囊3加以疏通。采用这种结构的引流管还可减少手术切口,操作简便,最大程度地充分利用了药液,不仅缩短治疗时间,还提高治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丹智,未经李丹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45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