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游泳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4251.8 | 申请日: | 200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921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于德奎;于德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德奎 |
主分类号: | A63B35/10 | 分类号: | A63B35/10;A63B6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游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游泳器,属于水上娱乐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学习游泳或在水上玩耍时大都采用游泳圈、浮板或气垫,它们只能浮在水面而不能游走,游走需要手的滑动,比较费力,学习比较有难度,需要很长时间适应才能学会游泳,且容易让人们产生恐惧感而放弃学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携带方便,可游走,省力,学习游泳简单快捷,安全可靠,娱乐性强的游泳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一种游泳器,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两个兜水框,兜水框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每个兜水框的一侧设有兜水网,兜水框内均匀连接叶片连接轴,每个叶片连接轴上均连接两个相对应的可开启的叶片,叶片的宽度之和大于等于兜水网的宽度,小于等于兜水框的宽度,叶片的长度大于等于兜水网的长度,小于等于兜水框的长度。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兜水框上连接浮水板。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每个叶片连接轴的两叶片之间的角度为8-180度,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连接杆上设有把手。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连接杆为分体的,它们之间通过中轴连接。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叶片采用软性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同已有技术相比可产生如下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仅可浮在水面,还可游走,并且可潜水用,结构简单实用,携带方便,省力,学习游泳简单快捷,安全可靠,娱乐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游泳器(参见图1-图3),它具有两个连接杆2,每个连接杆2上均设有把手4,每个连接杆2的一端连接一兜水框6,两个连接杆2的另一端通过中轴3连接(这样在不用时可将左右两部分折叠,携带方便),每个兜水框6均连接浮水板1(浮水板1可由多层板组合而成,根据浮力需要而选择浮水板的层数),浮水板1即可连接在兜水框6的上端也可连接在兜水框6的侧端,在兜水框6的一侧设有兜水网5,兜水框6内均匀连接叶片连接轴7,每个叶片连接轴7上均连接两个相对应的可开启叶片8,叶片8采用软性材料制成(即叶膜)两叶片8之间成一定角度8-180度,所有叶片8的宽度之和大于等于兜水网5的宽度,小于等于兜水框6的宽度。
使用时,浮水板1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上浮于水面之上,并通过与兜水框6相连接,使兜水网框保持垂直状态,悬于水面之中,当游泳者双手或单手分别把住两侧把手4或中轴3向前推时,水的力量则推开叶膜8向后张开,水便顺利通过兜水网,并只形成极小阻力,使游泳者轻松将游泳器推到最外点(手臂伸直)。当游泳者向回拉时,叶膜8在水的作用下迅速回贴于兜水网5上,封住水的通过,使兜水网框形成一个兜水的整体,并通过力的传递,将水的阻力以反作用力的形式传递到游泳器上,从而通过手臂牵引游泳者向前游进。重复上述动作,使游泳器不断的牵引游泳者向前游进。将浮水板1拆下,可潜水游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德奎,未经于德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42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