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央空调的局部调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2779.1 | 申请日: | 200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38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登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登云 |
主分类号: | F24F11/02 | 分类号: | F24F11/02;F24F13/1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000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央空调 局部 调温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中央空调的局部调温装置。
(二)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的温度调节功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对空调的需求,消费者对空调单纯的温度调节功能已经怨声载道,特别是由此衍生的“空调病”成了最大弊端。
中央空调是由一台主机通过风道过风或冷热水管接多个末端的方式来控制不同的房间以达到室内空气调节目的的空调。利用中央空调制冷,全局设定一个温度标准,中央空调系统始终如一地进行工作。但是,不同的人对温度的需求不同,在一个温度下有的人感觉温度正适宜,有的人却会觉得过冷。由于中央空调温度的统一调节,感到温度不适的人可能会开窗使外界空气进入来调节室内温度,什么时间关窗让人不好掌握,一旦忘记关窗,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因人而异设定温度的中央空调的局部调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中央空调的局部调节装置,包括温度自动控制器、进气口开关控制器、进气口开关、连接外壳及通风口叶片,其特征在于:温度自动控制器、进气口开关控制器与进气口开关依次相连并集于连接外壳内,连接外壳一面的中间圆形凸起部分通过玻璃上的圆孔,并以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在窗户玻璃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局部调温装置中,进气口开关与通风口叶片相连接,控制通风口叶片的开关,与外界交换流动空气。
在各个房间分别室内安装温度自动控制器、进气口开关控制器、进气口开关及通风口叶片,组成一个局部调温装置。在温度自动控制器上设置一个界定温度,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温度自动控制器得到信息并将其反馈至进气口开关控制器,进一步启动进气口开关使通风口叶片打开,外界空气进入室内。当室内温度恢复至局部设定温度时,通过温度自动控制器的信息反馈,再使通风口叶片关闭,室内又成为封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自动调节局部室内温度,使中央空调的温度得到因地制宜。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调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通风口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温度自动控制器,2、进气口开关控制器,3、进气口开关,4连接外壳,5、通风口叶片。
(五)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实例包括温度自动控制器1、进气口开关控制器2、进气口开关3、连接外壳4及通风口叶片5,其中前三者依次相连并集于连接外壳4内,连接外壳4一面的中间圆形凸起部分通过玻璃上的圆孔,并以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在窗户玻璃上。通风口叶片5与进气口开关3相连接。
当室内温度低于温度自动控制器1的设定温度时,温度自动控制器1将信息反馈给进气口开关控制器2,进气口开关控制器2随即指令进气口开关3动作并开启进气孔。于是,窗户外面温度高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藉以提高并调节室内温度。
温度自动控制器1、进气口开关控制器2与进气口开关3集于连接外壳4内,连接外壳4一面的中间圆形凸起部分通过玻璃上的圆孔,并以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在窗户玻璃上。
但室内达到温度自动控制器的设定温度时,温度自动控制器1将信息反馈给进气口开关控制器2,进气口开关控制器随即指令进气口开关3动作并关闭进气孔,随即就与窗户外面的气温相隔绝。
进气口开关仅是转动通风口叶片5,用改变叶片位置的方式,起到允许与室内外界大气相联与否的作用(如图2),但它并不能决定进气速度。进气速度由冷热空气的自然对流传导形成,以使室内温度缓慢升高。否则,室外高温气流若是急速进入室内,会造成室内空气温度不均匀,温度自动控制器采集信息失准,从而造成室内温度失控的局面。
装用中央空调局部调温装置的优点,还有最令人满意的一点:即在它工作时,在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还能使室内增加新鲜空气,这对于保证使用人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大有好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登云,未经王登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27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