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容量雨量筒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2822.6 | 申请日: | 200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301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钟晔;李晓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W1/14 | 分类号: | G01W1/1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容量 雨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水文降水量观测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大容量雨量筒。
背景技术
降水量观测是记录降雨、降雪和降雹的水量在地区和时间上的分布变化。各种形式的降水都以平铺在水平面上的水深来表示,以毫米计,精度一般测记至0.1毫米。降水观测是研究水文现象的最重要的观测项目之一,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汛抗旱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作用很大。降水观测最为广泛使用的是直接观测方法,即在雨量站点安装雨量筒或雨量计直接量计降水数量,并以该点的降水代表一定地表范围内的降水。为此,要求所观测地区内分布的雨量站点组成合理的站网,其密度决定于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降水资料的用途。降水观测内容有日降水量、一次降水量和不同历时的降水量。日降水量为当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水量。一日之内对雨量筒采用定时分段观测制或用雨量计,可以测得各时段的降水量。据测记的一次降水起迄时间,可得一次降水量(降水间隔等于或小于15分钟看作一次降水)。
针对降水量观测而言,常规雨量筒无论是在大小兴甘岭、长白山等降水量较大的地区,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四川省汶川及长江流域,暴雨和特大暴雨较多,因常规雨量筒容量不够,失测情况时有发生,如能及时有效地观测到降雨区域的降水资料,那将对未来天气和洪水的短期预报,将起到极大的作用。如果因仪器设备原因产生,必将导致人员及财产在不同程度上面临危险或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满足暴雨和特大暴雨较多地区使用的大容量雨量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容量雨量筒,具有常规容量雨量筒,还具有封闭集水桶,在常规容量雨量筒的主体部分部设有常开放水阀,其出水口与封闭集水桶密闭连通;主体部分下部设有常闭放水阀。
所述封闭集水桶上部设有入水口,入水口处设有密封塞,常开放水阀与密封塞之间通过密封导水管连接;所述集水桶上部设有手动出水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1.本实用新型具有超大容量存水能力,在暴雨和特大暴雨发生时,能准确无误的测量出24小时内某地的降雨量。
2.超大容量雨量筒的功能与精度和常规雨量筒相同,只是在容量上不同,可以是常规雨量筒的多倍,可保障在任何强度的降雨下都无后顾之忧。
3.对建立分布式雨量站点网而言,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制造简单、造价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大容量雨量筒针对降水量观测而言,在常规雨量筒1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影响测量精度的前提下,进行了常规雨量筒1主体部分及外接设备的改造。首先在常规雨量筒上安装两个水阀,上部为常开放水阀3,下部为常闭放水阀4。使用时降雨经漏斗2流入常规雨量筒1,当常规雨量筒1内水量逐渐增加,并与常开放水阀3平行时,开始外流,通过常开放水阀3与密封导水管5及密封橡胶塞6,进入集水桶7。在集水桶7上装有手动出水器8,测量桶内集水时,可按下手动吸水器8,使集水桶7内的集水经导水管9流入量杯10进行测量。
如常规雨量筒1内水量未满,未达到与常开放水阀3平行的高度时,可将常规雨量筒1底部常闭放水阀4打开,用量杯测10量降水即可。
本实施例中,常规雨量筒1主体部分为金属和玻璃钢材料制成,集水桶7、手动吸水器8为塑料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28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架空线路螺母装卸装置
- 下一篇:环形金属对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