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针状焦生产中焦炭塔新型进料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12793.3 | 申请日: | 200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130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素秋;于洪武;李晓棠;吴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9/00 | 分类号: | C10G9/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群 |
地址: | 114044辽宁省鞍***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状 生产 焦炭 新型 进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状焦生产中的焦炭塔进料口结构。
背景技术
针状焦是一种优质碳素材料,其表面呈明显的条状纹理,破碎时多数为长条形针状碎片,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纤维状结构。因而称为针状焦。这种长条形针状纹理形态结构形成,首先是通过预处理除去煤沥青及其重质油中的喹啉不溶物,然后通过延迟焦化在特定工艺条件下反应生成具有纤维结构的生焦,即半针状焦,再经1400℃以上的高温煅烧,不断溢出挥发份并经分解和缩聚反应,使焦炭组织结构重排,形成针状纹理和具有金属光泽,并致密化程度提高。进而达到制造高功率和超高功率电极的质量要求。
生产针状焦的延迟焦化工艺条件与生产沥青焦和石油焦不完全一样。其技术关键之一是“气流拉焦”过程。“气流拉焦”首先是物料体系中低分子化合物从体系中逸出过程中,对焦化反应过程生成的中间相小球体产生侧向剪切力和挤压力,使小球体解体后形成流线形态的中间相沥青,进而固化为生焦(半针状焦)。在焦化反应后期,专门向塔内注入不易成焦的低分子物料,做“气流拉焦”,进一步促进小球体解体后中间相沥青流线形态的形成。
常规进料口的设计,气流集中于物料体系的中心部位,中心部位气流速度太快,造成焦孔太大,流线型易遭破坏。而靠近塔壁气流速度太慢,“拉焦”作用又不明显。
为使后期的“气流拉焦”在体系横截面均匀分布,得到质量均匀的生焦。改进传统的焦炭塔进料口结构,进而实现改进针状焦质量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状焦生产中焦炭塔新型进料口结构,在焦炭塔进料口增设分布器,该分布器可使物料从分布器的底部进入,侧面喷出,形成的气流能均匀分布在体系横截面,进而提高了针状焦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针状焦生产中焦炭塔新型进料口结构,在进料口设有使气流均匀分布的分布器。所述的分布器为上部设有堵板,侧面设有开口的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在焦炭塔进料口增设分布器,该分布器可使物料从分布器的底部进入,侧面喷出,形成的气流能均匀分布在体系横截面,可得到质量均匀的生焦,提高了针状焦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分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针状焦生产中焦炭塔新型进料口结构,在焦炭塔1的进料口3设有使气流均匀分布的分布器2。见图2、图3,分布器的上部设有堵板4,侧面设有开口5。该分布器可使物料从分布器的底部进入,侧面喷出,形成的气流能均匀分布在体系横截面,可得到质量均匀的生焦,提高了针状焦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27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安全监控装置的连续采煤机
- 下一篇:圆筒管式声液综合功能协同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