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油机井W流式深井泵固定凡尔单流阀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11112.1 | 申请日: | 2009-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89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 发明(设计)人: | 杨之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之光 |
| 主分类号: | F04B53/10 | 分类号: | F04B53/10;F04B47/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 光 |
| 地址: | 110206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机 深井泵 固定 凡尔 单流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油机井深井泵用固定凡尔单流阀。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抽油机井深井泵用固定凡尔单流阀采用直通式入液方式,凡尔罩与凡尔球座之间的环形空间制造粗糙,内壁拐角为直角形,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积砂、结蜡导致的堵塞现象,从而造成洗井不彻底,影响洗井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避免积砂、结蜡现象,洗井彻底、效率高的抽油机井W流式深井泵固定凡尔单流阀;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抽油机井W流式深井泵固定凡尔单流阀,包括凡尔罩、凡尔球座,凡尔球安装在凡尔球座上,凡尔球座安装在进油孔道上,凡尔罩与凡尔球座之间为环流腔,凡尔罩顶部设有出液孔,出液孔与环流腔相通,进油孔道与喇叭口式进油导入口连接,凡尔罩与喇叭口式进油导入口分别与上、下油管丝扣接箍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流腔四壁拐角为圆弧状,内壁光滑,进油孔道为螺旋状旋入式进油孔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当液体通过凡尔球前,首先进入螺旋状旋入式进油孔道,将进入液利用内切旋而入,向外切旋而出,将以往老式单流阀的直通式进液改为旋转入液,液体进入环流腔内时,由于环流腔内壁光滑,四壁拐角为圆弧状,减少砂蜡沉积,液体旋转而入形成W环形水流,大幅度降低了砂、蜡沉积所带来的凡尔球座关闭不严而产生的漏失,提高抽油机井抽油泵效,增加油井产量,节能降耗,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抽油机井热洗井时,当洗车提高排量和温度时,抽油泵进液速度加快,当高速洗井液通过螺旋状旋入式进油孔道时,液体的旋转速度加快,冲刷力增强,具有携沙功能,提高热洗井效率,延长抽油机井作业检泵周期,减少油井维护修井作业费用,降低原油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抽油机井W流式深井泵固定凡尔单流阀,包括凡尔罩2、环流腔3、凡尔球座5、凡尔球4,凡尔罩2与上油管丝扣接箍1连接,凡尔罩2顶部设有出液孔9,出液孔9与环流腔相通,环流腔3四壁拐角为圆弧状,内壁光滑,在环流腔3内投入凡尔球4,凡尔球4安装在凡尔球座5上,凡尔球座5安装在进油孔道6上,进油孔道6为螺旋状旋入式进油孔道,进油孔道6与喇叭口式进油导入口7连接,喇叭口式进油导入口7与下油管丝扣接箍8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之光,未经杨之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11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