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09156.0 | 申请日: | 2009-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290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14 | 分类号: | H01R12/14;H01R12/24;H01R13/40;H01R13/46;H01R43/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 静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传输电讯号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各类型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电子产品之间的必要连接构件-电连接器(electrical connector)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另外随着电子产品的外型越来越轻薄、可携,电连接器的体积也相对应地越来越小,因此电连接器的制造及组装难度也相对应地提高。
为了制造出体积较小且各组件的结合强度足够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采用了一种模内成形(insert molding)的方式来制造。详细介绍如下:电连接器一般具有主要三个元件:胶芯本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先分别地制作完成,然后将两者放置于一射出成形的模具内,最后将胶芯本体的材料注射(injecting)入该模具内。胶芯本体即可成形于模具内,而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的部分体积嵌入至胶芯本体中。
制造完成的电连接器会进一步与讯号传输线组装。更详细地说,讯号传输线的绝缘外层(insulation layer)先剥除一段长度,使得讯号传输线的芯线(corewire)露出,然后将露出的芯线放置于该导电端子的顶面上并焊接于一起,使得导电端子与芯线互相固定且电性连接。
然而,在将芯线焊接至导电端子时,时而会发生些问题,该问题为:导电端子的顶面可供芯线放置的面积有限,导致芯线露出的长度要很准确才能放置于导电端子的顶面上,否则芯线将会翘起而造成焊接的困难。
另外,在模内成形时也时而会发生些问题,该问题为:胶芯本体的材料注射入模具内时,其具有一定的射压(injecting pressure),如果射压控制不当,材料冲击到金属壳体时,易把金属壳体撞至变形。
上述问题会造成电连接器的组装难度上升及制造良率降低,实属可惜。
本创作人有感上述缺失可以改善,因此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创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方便芯线放置于导电端子上,使得芯线焊接至导电端子时较为容易。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胶芯本体,其具有一主体、一舌板、一凸块及多数个凹槽,该舌板凸设于该主体的前侧,该凸块凸设于该主体的顶面,该些凹槽凹设于该凸块的顶面,该些凹槽延伸至该凸块的后侧面及该主体的顶面;多数个导电端子,其各具有一接触片及一焊接片,该焊接片设置于该接触片的后侧,该接触片固定于该舌板的顶面,该焊接片固定于该主体的顶面,该焊接片位于该凹槽的相对二壁面之间;以及一金属壳体,其固定于该胶芯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芯线伸出于绝缘外层的长度有所误差而比预期的长时,该些凹槽可供额外长度的芯线放置其中,让芯线不会翘起而造成芯线焊接至接触片的困难。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图式,然而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胶芯本体、导电端子及下铁壳的组合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胶芯本体、导电端子、下铁壳、讯号传输线和组合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胶芯本体 11主体 12舌板 13第一凸块
14第一凹槽 15隔栏 16侧块 17第二凹槽
18贯穿槽 19第二凸块 20导电端子 21接触片
22焊接片 30金属壳体 31下壳体 311下壳主体
312第一直立片 313第一卡扣凸点 314勾片 315第二卡扣凸点
32上壳体 321上壳主体 322第二直立片 323第三直立片
324第一卡扣孔 325第二卡扣孔 40讯号传输线 41绝缘外层
42芯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出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一胶芯本体10、多数个导电端子20及一金属壳体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91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千斤顶式分开器
- 下一篇:同步配重链传动升降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