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组连接导片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06309.6 | 申请日: | 2009-0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95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肇丰;姚景彬;洪筱婷;张育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红 |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池组连接导片,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复合材料概念的电池组连接导片。
背景技术
传统电池组设计的连接导片是由单一种类材料的金属所制成,用以进行电池组与电路板之间电气及信息的传递,然而,在选择金属作为连接导片时,由于不同金属均具有不同特性的优点,研发业者必须衡量金属的不同特性(例如:导电性、阻抗性、延展性或材料取得成本)后,而对较适合的金属进行取舍。
然而,不同特性的金属所制成的连接导片,其工作效果对应于特性的不同仍具有不足之处,例如A金属的导电性佳但阻抗性、延展性不佳,其组装至电池组时,所表现的焊接、弯折效果并不佳;或者,B金属的阻抗性、延展性佳但导电性不佳,其组装至电池组时,却无法负载大功率的电流;又或者,C金属可能于短期时涨幅过高而提升了材料取得成本。因此,传统电池组的单一材料连接导片无法同时提升上述种种的工作效果,为目前业界亟欲克服及改良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了一种电池组连接导片,用以同时满足连接导片的金属具大功率电流负载及良好焊接质量的特性,还可适时减少短期涨幅过高的金属,节省材料取得成本。
根据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组连接导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属于铜族材料金属的第一片体,第一片体分别具有两相对应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二部分的一端电性连接及实体连接至第一片体的第一端,第二部分的另一端是用以电性连接一/多个电池。第三部分的一端电性及实体连接第一片体的第二端,第三部分的另一端可用以电性连接一电路板。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均属金属材料,其中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的阻抗值高于第一部分的阻抗值。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电池组连接导片,包括一含铜片体、二第一金属膜及二第二金属膜。第一金属膜包括镍金属,可分别披覆至含铜片体一端的两对应侧,以便连接一电池电极。第二金属膜包括镍金属,可分别披覆至含铜片体另一端的两对应侧,以便连接一电路板接点。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连接导片通过铁磁性材料金属较高的阻抗值,使得第二部分被焊接于电池电极或第三部分被焊接于电路板时,可提供较佳效果的焊接结果,而通过铁磁性材料金属良好的延展性,使得第三部分被弯折时,可提供较多的弯折次数,提高材料寿命。反之,通过铜族材料金属较高的导电性,当第二部分经第一部分及第三部分传导电池的电流至电路板或第三部分经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传导电路板的电池侦测信号至电池时,第一部分均可提供大功率电流负载,解决传统电池组的单一材料连接导片无法同时提升所述工作效果的缺点及障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绘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连接导片于一实施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绘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连接导片于此实施例的另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A绘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连接导片于第一种变化的示意图;
图3B绘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连接导片于第二种变化的示意图;
图3C绘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连接导片于第三种变化的示意图;
图3D绘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连接导片于第四种变化的示意图;
图4A系绘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连接导片于另一实施例中单一金属膜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B系绘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连接导片于另一实施例中双金属膜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A绘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连接导片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种变化的示意图;
图5B绘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连接导片于另一实施例的第二种变化的示意图;
图5C绘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连接导片于另一实施例的第三种变化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电池组连接导片 211、221:连接部
100:第一部分 212、222、232、242:分流孔
110:第一片体 220、220’:第二本体
111:第一端 230、230’、240:第三本体
112:第二端 300:第三部分
115:第一连接件 312:第一弯折部
200:第二部分 322:第二弯折部
201、301:第二片体 332:第三弯折部
203、303:金属膜 342:第四弯折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63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缸头
- 下一篇:油气井全通径射孔压力起爆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