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1573.0 | 申请日: | 2009-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81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铭禧;罗维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F21V7/04;F21V7/1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光式 背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尤其涉及一种提供液晶显示器光源的侧光式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即俗称的CRT显示器)已渐渐地被液晶显示器所取代,主要原因在于液晶显示器所释放出的辐射量远远小于CRT显示器,且液晶显示器在这几年的制造成本也显著地降低。一般来说,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模块与液晶面板两大部分,而背光模块的主要功用在于提供光源供液晶显示器使用。
时下最常见的侧光式背光模块主要是由光源、导光板、反射板(reflectivesheet)、扩散膜与增亮膜所组成,其优点在于具有重量轻、薄型、窄框化、低耗电等特色。然而,因侧光式的结构是将光源置于导光板侧边,使入射至导光板的光线需横跨整个导光板的展长,而随着光线传递距离的增加,明亮度会迅速衰减,故这种设计较适用于18寸以下的液晶显示器,少有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采用。
为了使侧光式背光模块能应用在大尺寸液晶显示器,已有专利公开多个侧光式背光模块平行且间隔地排列于同一平面上,这样可以应用于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且不会像直下式背光模块一样地增加其厚度,达到薄型化的目的。
请参阅图1,图1所绘示为中国台湾省专利号I247951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示意图,所述侧光式背光模块1包括有多个导光板11、多个光源12、一反射板13、一扩散膜15以及一增亮膜16。其中,所述导光板11为一楔形体,且具有一出光面11A、一入光面11B以及一反射面11C。如图1所示,所述反射板13用于反射导光板11底部的光线,使其再进入导光板11内。自光源12所发出的光线射入所述入光面11B后,会在导光板11内向左边传递,经过所述反射板13与反射面11C的反射之后,由所述出光面11A射出。然而,本专利的导光板11仅具有单一入光面,光源12在导光板11内传递一定距离后其辉度会衰减,造成导光板11在宽度上有其限制,若使用于大尺寸液晶显示器(未绘示)则需配置较多数量的导光板11与光源12,徒增成本。在此,辉度是指每单位面积的光通量。
另外,中国台湾省专利公开号200742914公开了另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请参阅图2,图2所绘示为中国台湾省专利公开号200742914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示意图,所述侧光式背光模块2包括有多个导光板21、多个光源22、一反射板23、一扩散膜25以及一增亮膜26。如图2所示,自光源22所发出的光线射入所述入光面21B后,会在导光板21内向左边传递,经过所述反射板23、第一反射面21C、第二反射面21D、第三反射面21E的反射之后,由所述出光面21A射出。相同地,本专利的导光板21仅具有单一入光面21B,光源22在导光板21内传递一定距离后其辉度会衰减,造成导光板21在宽度上有其限制,若使用于大尺寸液晶显示器(未绘示)则需配置较多数量的导光板21与光源22,徒增成本。
因此,为了减少侧光式背光模块中光源的配置数量,并达到进入扩散膜前的光线具有相同辉度的目的,则是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可提供高均匀度的侧光式背光模块,使液晶显示器上不会呈现明暗差异的区块,且减少侧光式背光模块中光源的配置数量。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包括多个导光板、多个光源、多个导遮光板以及一反射板。其中,导光板彼此平行且间隔排列于同一平面上。光源位于两相邻导光板之间。反射板位于光源与导光板的下方。导遮光板为一位于光源的上方的长板形结构物,可将光源射出的部份光线反射至导光板,而另一部份光线则经由导遮光板的出光面射出。这样,使所有射出导光板与导遮光板的光线经由侧光式背光模块射出时,其辉度均匀度达60%~98%。辉度均匀度为侧光式背光模块上最暗点的辉度与最亮点的辉度的比值百分比。
如上所述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在导遮光板左右两侧下方分别设置一透明支撑板,或多个支撑柱,或在导光板上与导遮光板相邻的侧开设一容置缺角,将导遮光板置于容置缺角之上,容置缺角的深度与导遮光板的厚度实质上相同。
如上所述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在导遮光板的入光面包括有微结构。
如上所述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导遮光板为半反射半透明的材质。
如上所述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在导遮光板的入光面贴有一半反射半透明的半透膜。
如上所述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光源为冷阴极萤光灯管或LED灯。
如上所述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在导光板与导遮光板上方还包括一扩散膜与一增亮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冠捷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冠捷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15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湿暖风机
- 下一篇: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的差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