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印膜及转印膜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12999.2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4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威宇;魏百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5/42 | 分类号: | B41M5/42;C09D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印膜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印膜,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制造的转印膜及转印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品和皮革的印刷,通常是先将图文等先印刷到转印膜上,然后再通过热压等方式将转印膜上的图文转印到纺织品和皮革上。目前,转印膜通常采用网版、丝版或凹版印刷的方式印刷图文。但是,采用这些传统印刷方式印刷图文,通常要经过拆色、制版、分色套印等多个步骤,因此印刷周期冗长。而且,这些传统印刷方式多以使用溶剂型油墨为主,溶剂型油墨中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挥发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制造的转印膜。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简单的转印膜的制造方法。
一种转印膜,其包括基材、印刷于基材上的图文层及设于图文层上的黏着层。所述图文层由紫外固化油墨固化而成。
一种转印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在基材上用紫外固化油墨打印图文;
对基材进行紫外光照射,以使紫外固化油墨固化,形成图文层;及
在图文层上印刷黏着层。
上述转印膜及转印膜的制造方法,通过采用紫外固化油墨来形成图文层,使得在制造图文层时,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使紫外固化油墨迅速固化,从而使转印膜的制造更加简单、迅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转印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转印膜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转印膜100的示意图。该转印膜100包括基材10、附着于基材10上的图文层20及覆盖在图文层20上的黏着层30。
基材10包括载体膜102及涂布于载体膜102上的离型层104。载体膜102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薄膜、聚乙烯(polyethylene,PE)薄膜或者其它具有一定延伸性质的薄膜。离型层104位于载体膜102与图文层20之间,用于使载体膜102与图文层20容易分离。离型层104可部分或全部地覆盖载体膜102。离型层104的主要成分可以为溶剂型有机硅,也可以为矿物蜡、合成蜡或者矿物蜡与合成蜡的混合物。可以理解,载体膜102也可以由具有离型特性的材料制成,从而省去离型层104。
图文层20由紫外固化油墨固化而成,其用于在基材10上形成所需图文。该图文层20可通过在基材10上数码打印紫外固化油墨并进行紫外固化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紫外固化油墨包括染料、光引发剂、预聚物及单体。染料用于使紫外固化油墨成色,光引发剂用于吸收紫外光后裂解出自由基,以催化预聚物和单体反应,从而固化成膜。染料的材料可以为碳酸钙,光引发剂可以为2,4,6-三甲基色氨苯磷化氢,预聚物可以为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单体可以为丙烯酸酯单体。由于上述紫外固化油墨不含有溶剂,因此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可以理解,图文层20也可以为其它成分组成的紫外固化油墨,而不仅限于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紫外固化油墨。
黏着层30包括转印胶层304及设于图文层20和转印胶层304之间的辅助层302。转印胶层304用于将转印膜100粘附于待转印的物体上。该转印胶层304可以由热熔胶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层302用于增强图文层20与转印胶层304之间的附着力,因此辅助层302应选用与图文层20和转印胶层304均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的材质。辅助层302的材料可以为压克力树脂,转印胶层304的材料可以为聚乙烯、醋酸乙烯酯或其它材料。可以理解,当图文层20与转印胶层304的结合性能较好时,该辅助层302可以省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辅助层302可以着色,用以作为图文层20的背景。可以理解,在图文层20不需要背景时,可以省略辅助层302。
图2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转印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0:在载体膜上涂布离型层,以形成具有离型特性的基材。离型层可部分或全部地覆盖载体膜,离型层的主要成分可以为溶剂型有机硅,也可以为矿物蜡、合成蜡或者矿物蜡与合成蜡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129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通信方法、网络装置以及交换站
- 下一篇:线路动态负载控制系统